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网站,通过访问中心网站,可供服务对象了解更多信息,知晓有关政策,下载相关表格。目前,进驻“中心”的部门共14个,“一厅式办公,一窗式收费,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全程代理。针对全市农村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实际,恩施市制定出台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实施方案,建立了乡(镇办)、村(居委会)代理服务网络,大力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老百姓要办的事,做到“群众只动嘴、干部去跑腿”。凡群众找有关部门办一件事超过三次以上者,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严格实行效能责任追究,轻者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或予以效能告诫,重者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的实施,妥善解决了老百姓“ban证难”、“办事难”等问题。
设点观察。设立“经济环境监测点”,充分发挥企业在优化发展环境中的作用。“市优化办”分别在10个企业设立了“经济环境监测点”,随时监测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到企业执行检查、收费、罚款等公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激励举报。实行举报有奖制度。凡举报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属实的,给举报人物质和精神奖励。被举报单位或个人两年内到举报人所在单位开展检查活动,必须在“市优化办”备案,否则视为打击报复行为予以严肃查处,严格责任追究。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等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市优化办”和市纪委监察局严格追究有关单位和有关人员的纪律责任。去年,市国土资源局2名干部因损坏发展环境,受到市纪委监察局和市检察院严肃查处,其中一人受到行政记大过处分,一人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捆绑服务。市委、市政府对境内投资达3000万元人民币、外资达300万美元以上的重点建设项目实行“一名市级领导挂帅、一名局长(主任)负责、一名政法干警参与、一名纪检干部监督”的“四个一”负责制,捆绑在一起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切实做到企业院墙内的事由老板负责,院墙外的事由有关责任人代为办理。“市优化办”定期或不定期到项目建设单位走访,了解局长(主任)、政法干警、纪检干部的服务情况,每季度向市委、市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书面报告一次“四个一”负责制落实情况。
满意测评。开展“满意工程大家评”,切实加强社会监督。对第一次评议位居后三名且满意率低于60%的部门和单位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第二次评议位居后三名且满意率低于60%的单位,对单位通报批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诫勉谈话,责令其向市委、市政府写出书面检查,同时对位居末位且满意率低于60%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责令辞退或免职。去年测评后,“市优化办”及时将收集到的139条意见反馈给了相关单位,引起了被评单位尤其是位居后三位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力促进了各单位的自查自纠工作。
监督检查。对市交警大队、市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工商局、市政府采购中心、市城管大队、市环卫处、市运管所等执法单位进行重点督查,及时总结推广经验,检查纠正活动中的不足。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等专门监督机关的作用。市政协针对经济发展环境开展调研,形成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政协建言》,引起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去年“市优化办”组织4个明察暗访组,对全市66个行政执法机关、涉企部门及窗口单位进行了明察暗访,发现有7个单位8名工作人员上班时间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影,6个单位13名工作人员上班迟到、早退、中途离岗。“市优化办”责成相关部门对有关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系统内通报批评14人、调离岗位5人、停职待岗1人、降职使用1人。
三、成效:做到十抓十进
采取十项措施后,全市广大干部职工切实转变作风,发展环境得到优化,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截至今年6月,恩施经济开发区开工建设的重点项目达到12个;全市招商引资总量达到3.8亿元。恩施市在全省县域经济的排名前进9位,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5个典型发言单位之一。
抓重点项目进工地。重点项目是恩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全市各级各部门十分重视。舞阳、屯堡、红土、盛家、崔坝等乡镇专门成立了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专班,定期深入建设工地,主动为建设队伍排忧解难。在恩施民族高中建设项目和恩施经济开发区开工的项目实施中,由市、镇、村、组干部组建的工作专班,吃住在工地、工作在一线,开展“百日会战”,法定休息日和节假日不休息,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600多亩、100多户征地拆迁实物调查工作。
Tag:工作总结,工作总结范文,工作总结怎么写,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