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擦亮窗口,方便群众。分局民警带着感情、带着真情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群众关心、群众支持的民心工程。分局在强化“打击犯罪”职能的同时,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从直接面对群众、直接服务群众的“窗口”单位做起,开展“微笑服务”、“规范服务”、“高效服务”。分局指挥中心、信访接待室、ban证中心、派出所、社区警务室等窗口单位按照以“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声提醒、一杯热水、一句再见”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要求,快速、准确为群众办理公安业务。3月11日,李树华老人满脸愁容地来到分局反映,称其身份证的号码与户口本上不符,无法在银行办理相关金融业务。当民警了解到李树华老人长期在上海居住,年岁已大,行动不便,本次是专程乘坐飞机来到户籍所在地解决此事后,本着“客观公正、特事特办”的原则,主动与上级相关部门沟通衔接,简化办事程序,将办理时间由10个工作日缩短为1个工作日,当天就将新证交到了老人手中。
三是集中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突出问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是要“人民群众得实惠”。分局始终把“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摆在学习实践活动的“第一位”。前不久,分局ban证中心在走访桂溪乡铜牌村5组居民贾登秀时,了解到夫妇俩18年前收养了一名“弃婴”(现名叫阚沪兰)至今还没有户口,读不到书,找不到工作,吃尽了作为“人口黑户”的苦头。ban证中心民警急群众之所急,立即向分局、市局汇报了阚沪兰的情况,获得了上级部门的支持。在既没有任何出生证明、也没有合法收养手续的情况下,分局民警5次深入街办、社区及居民家中,掌握了解情况,收集相关材料,根据“户籍新政”相关规定为其上了户。截至目前,分局通过各种努力,解决了29名群众的“疑难户口问题”,其中“超生户”24人,“收养户”5人,使“未落户”人员登记率达到100%,办结率达到80%,其余正在办理中。省、市媒体以《等了18年 弃婴终于有了户口簿》为题对此“亲民事件”作了广泛报道,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下一步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分局在区党工委的统一领导下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对照发展目标、先进地区和群众需求,勇于担当,臻于至善,与各兄弟单位携手共铸和谐平安新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