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纳税服务机构的成功架构,为纳税服务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2、制订完善纳税服务制度。完善的制度规范是纳税服务体系成功运作的保障。作为指导和协调全省地税系统纳税服务工作的职能部门,省局纳服中心充分重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工作,积极探索和完善纳税服务制度。一是建立各项工作制度。今年以来,省局纳服中心制定了《广东省地方税务系统受理纳税人咨询、举报、投诉和建议事项工作规程》、《广东省地方税务系统网站网络信息宣传工作管理规定》等规定,规范了各级纳服中心在办理各项日常工作和进行网络宣传工作的业务流程;各级纳服中心也在岗责分工、工作纪律、学习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广州引进ISO管理体系,制订了八方面51份管理制度;深圳等市实行了咨询员的考核管理办法;汕头在全省率先制订网络网站信息管理规定;二是规范了纳税服务工作标准。省局制定下发了《广东省地税系统纳税人服务中心服务承诺》,从服务理念、态度、质量和时限等八方面向社会郑重承诺,接受全省各界纳税人的监督;在全系统推行纳税服务文明用语、规范用语制度,促进了纳税服务工作的规范化。三是实行了工作情况的反馈汇报制度。省局纳服中心定期编印了《全省纳税服务通报》,对各级纳服中心日常工作进行统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以利于及时解决纳税人反映的问题。3月30日,杨楚潮副局长批示:“很好,要坚持下去,并形成制度化。全省各地服务中心都要结合本地的实际,参照省局的做法进行定期的集合点评。”目前,对各项工作情况进行分析通报已在各级纳服中心形成了制度;省局纳服中心还在全省推行纳税服务意见盒和意见卡“一盒一卡制”,由纳税人直接对服务效果等指标进行评价,实行外部监督。各项纳税服务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有效保障了纳税服务工作的开展。
3、加强纳税服务队伍建设。纳税服务是新时期赋予地税机关的新任务,对人员素质要求很高。省局纳服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服务规范作为纳税服务队伍建设的目标,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工作。一是充实纳税服务队伍。补充了一批作风硬、能力强、业务精的骨干,队伍呈现年轻化的特点,工作中表现出较好的创新意识;新进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较高,学习提高能力较强;队伍组成多样性,用人机制灵活化。二是抓好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今年以来,省局纳服中心举办了两期纳税服务培训班,各级纳服中心主任、工作人员共近130多人参加,从包括税收基础知识、税收体制、社保费征收、大集中工程、税收热点问题、行政礼仪和语言艺术等多方面对学员进行在岗培训。同时在全系统倡导建立“学习型纳税服务队伍”,提倡“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和“团队学习”,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各市局纳服中心根据实际,也普遍建立了日常学习制度;各中心还经常自行开办了各类业务培训班(课)、组织人员到兄弟单位和窗口服务部门学习借鉴,如:珠海组织中心人员到其他窗口单位学习如何提高服务水平;湛江、梅州、云浮、揭阳开办了纳税服务培训班,提高各级干部的纳税服务水平等等。通过集中培训和日常学习相结合,全省地税系统纳税服务队伍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促进了纳税服务质量的提升。
三、创新服务手段,打造现代服务平台
1、加快12366纳税服务热线建设。12366纳税服务热线是税务机关与纳税人沟通的主要渠道之一。省局纳服中心非常重视发挥热线电话在纳税服务工作特别是日常服务工作的强大作用,把12366纳税服务热线作为开展纳税服务的主要平台,按照总局的要求,积极指导各地加快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建设。去年,我省只有广州、深圳、汕头等9个地级以上市开通使用12366纳税服务热线,今年来又有佛山、韶关、河源、江门、清远、梅州、云浮等6个市局开通使用12366纳税服务热线,使我省开通12366热线的地级以上市达到15个,占全省75的比例,其余各市开通有专用咨询电话。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各市的服务热线建设起步早,起点高,技术水平高,业务多,占全省受理话务总量的80%左右。粤东、粤北、粤西各市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传统限制,话务量相对较小,每月话务量也有几千到上万不等。各市还注重拓展热线电话的服务功能,如广州、汕头、清远、云浮等市在12366热线电话中开通了发票抽奖登记和中奖结果查询功能,方便了纳税人,促进了发票抽奖活动的开展。
为更进一步发挥热线电话的信息技术优势,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避免分散建设与资源浪费,省局纳服中心拟订了建设全省统一的12366热线系统的总体方案和技术功能需求。该方案使地税系统12366热线电话系统实现全省联网、安全快捷、双向互动以及信息共享。目前,省局中心正与有关处室部门紧密联系,争取该系统在明年投入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