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正确处理好长效管理与突击整治的关系 城市管理工作具有经常性、反复性特点,决定了城市管理必须实行长效管理。同时,城市管理突发性、随机性特点又决定了需要在长效管理基础上辅之以集中突击整治手段,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应急性、疑难性、专项性问题。突出整治和长效管理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的。长效管理是治本,突击式整治是治标。长效管理是标准化的管理,突击整治是随着季节等因素的变化展开的突击式、阶段性整治。突击式整治是解决难点问题的有效手段;长效管理是避免反弹、回潮,巩固突击整治成果的保证。虽然突击整治有其特有优势,也许通过一、二次突击整治就可能在短时间内大见成效,但稍不注意就回潮、反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力戒依赖突击整治,期望一蹴而就的倾向;同样也要避免因为长效管理是治本措施,放弃突击整治,致使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广大群众关心、党和政府关注的问题,不能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延误全局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做到以长效管理为主,以突击整治为辅,相互作用,互为补充。 近年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我市的城市面貌和环境卫生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与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不尽人意之处,特别是在如何巩固成果、长效保持城市良好市容市貌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因此,必须全面规划、整体推进,进一步加强长效管理;要重视法规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和质量监督机制建设,加强经常性的管理质量检查考核,把城市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要统筹兼顾,认真分析、了解客观情况,掌握城市管理客观规律,对一年四季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科学地统筹安排各项工作。
七、正确处理好常规管理与数字城管的关系 在城市管理中,要处理好常规管理与数字城管的关系。常规管理是传统的、没有技术手段进行管理的模式,较之数字化城管模式,常规管理存在以下缺陷: 一是 长效管理机制难于进一步完善。由于缺乏对城市管理的系统研究,局限于就事论事,管理往往步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困境,热衷于搞突击整治,但效果往往是前治后乱,无法实现长效管理。 二是 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由于缺乏技术手段,对自身管理对象的底数摸不清,难以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和应对出现紧急情况的对策。 三是 缺乏合理的监督评估机制。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估机制,导致发现问题多少没人管,主动管与被动管、管好与管坏、管与不管一个样。 四是 缺乏统一调度,部门联动机制不健全。从事城市管理工作的部门多,加上工作侧重点和依据的法律不同,往往各行其是,协调配合不够,更谈不上建立相互间的既监督又协同的关系。 为克服常规管理的缺陷,国内许多城市纷纷探索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数字城管是手段、机制的创新,数字城市建设已被国家列入国家信息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十一五”发展的战略重点。目前,全国有120多个城市建有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400多个城市建有房产管理信息系统、100多个城市建有综合式专业管网系统、100多个城市正在建设空间基础信息系统。其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 有效地整合城管资源; 二是 及时地收集城管信息; 三是 快速地处置城管问题; 四是 科学地评价城管部门的绩效。以实施城市管理数字化为突破口,有效运用高新技术设备参与城市管理,是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摆脱城市管理困境,实现由传统城市管理向现代城市管理转变的一条必由之路。近些年来,我市城区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不断改观,但我们的常规管理与城市建设相比,则显得相对滞后,并且存在各有关城管部门的职责不够明晰、履行不到位、部门之间信息整合不够、多头管理导致推诿扯皮、不能形成整体合力等问题。常规管理模式的缺陷制约着我市城市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我们要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抓紧组织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
八、正确处理好专业队伍管理与市场化运作的关系 专业队伍管理具有法律强制性和专业性,是城市管理的主要形式。在现有体制下,我市城市管理主要以专业管理为主导,由城市管理部门唱“独角戏”,其他部门特别是企业、社会力量很少参与城市管理,很难形成“大合唱”局面。这种城市管理由城管部门孤军奋战的局面,其弊端显而易见: 一是 无法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二是 影响城市管理工作效率; 三是 城管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容易导致权力失控、管理价值取向错位和监督缺位; 四是 园林、道路养护、环卫保洁等城市市政公用事业高度的垄断性导致了缺乏竞争意识,明显的福利性影响了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导致投入渠道比较单一、效率低下、服务不到位、钱财物浪费较大,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现象,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因此,加快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已势在必行。我们要解放思想,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敢于打破坛坛罐罐;要善于转换角色,大胆引进市场化运作机制;并且,改革中要始终把市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以改革的名义为部门谋取利益。 20xx年7月,我市园林养护、环卫保洁率先推向社会公开招标, 在这方面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 仅仅是逐步建立市场机制的一个开端, 整体步伐仍较慢。对此,我们要在 依靠专业队伍管理的同时 , 一要 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通过深化改革,使城管系统各公用事业单位真正实现政事政企分开、管干管养分离,行政监管职能进一步强化,市场运行机制基本建立,中心城区市政、园林、环卫事业走上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轨道。当前,要积极争取市财政支持,尽快解决环卫保洁、园林养护市场化运作的经费保障问题。在此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扩大道路清扫作业权、园林绿地养护、道路养护招标承包的范围。 二要 提高经营城市的能力。通过出让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权,吸收社会资金和外来资金参与市政、园林、环卫设施的建设运营,打破资金“瓶颈”制约,改变市政、园林、环卫设施建设投资渠道单一、投入不足的现状。
Tag:个人总结,个人总结范文,个人总结怎么写,总结报告 - 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