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坚持策略从实,教法创新,解决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分层教学,动态管理,分类推进,整体提高”的教学管理模式;进一步落实“目标导向,评价激励,教研引路,策略从实,整体联动,常规到位,确保质量,稳步提高”的质量抓保措施;进一步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向全员升学,全员成才目标迈进;实施统筹安排,个别辅导;责任到人,分类评价;质量监督,重视过程;及时激励,确保效果的基本思路,强化“培优扶弱”工作;探索毕业班复习策略,营造浓郁的迎考氛围;探索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直播教学策略,努力构建富有成效的直播教学模式,找准提升教学质量的增长点;狠抓教学教研,强化课题研究;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强化英语特色教育,进一步加大对音、体、美学生的管理、指导、培养和训练力度;探索研究新的培养方向和培养模式,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3、深化养成教育,因地制宜,解决如何进一步增强教育效果的问题。形成育人合力,强化班主任全日制管理及德育处全面统筹的力度,积极设计开展德育研讨、培养、培训、示范、带动活动;建立问题学生档案库,完善家校联系制度;构建学生会、班主任、教职工、家长,校内、校外协作配合的思想建设、行政管理和社会教育工作线,探索和完善全方位育人的途径和方法。拓展育人渠道,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教育活动;切实搞好爱国主义教育,适时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纪律观念、卫生观念、学习意识和安全意识。创新育人举措,树立“树人先树德”“育人先育心”的教育理念;加强业余团校、业余党校建设,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利用有限的空间,增强管理的科学程度、学生的乐学程度。
4、努力优化结构,搭建平台,解决如何进一步提升队伍水平的问题。处理好培养和引进的关系问题,防止厚此薄彼、顾此失彼,进一步加强集聚人才的制度建设,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干事创业、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把广大教师的内在积极性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起来,在立足培养和使用好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加强人才引进的力度,努力造就一批学术领军人物和学术骨干。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适时开展“铸师魂、树师德、强师能”活动。引导教师积极投身于新一轮课程改革和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之中,进一步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加大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的力度。不断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大力弘扬敬业、爱生和奉献精神,不断改进领导作风和教师教风,增强育人的感情投入,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
5、坚持身体力行,关注民生,解决如何进一步推进校园和谐的问题。推进灾后重建,完成教学楼修建工程,确保新建教学楼在年内投入使用;按照州委提出的“一条主线、三个加强”、促进“三个分离”的总体思路,做好安全维稳工作;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公平公正开放的教职工的评价和奖惩制度;搞好“五五普法”工作,推进民主管理,坚持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积极实施校务公开;进一步提升执行力、落实力;加强对外交流,努力争取人、财、物和政策的支持,增加学生活动场所;强化后勤管理,搞好食品卫生安全;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制度,规范自身建设,创新载体建设,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群团组织功能。通过调整各方面的矛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