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二个月的反思和整改,员工在思想、能力、制度和标准上经过了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的“洗礼”。点检员对现场设备的管理意识有了明显提高,运行方和检修方对设备的防火专项管理意识有了进一步加深,确保了设备安全顺行。
⒉一季度“σ”项目推进进展不快
黑带“减少~吨倾翻车故障次数”和绿带“提高线路几何形态的稳定性”项目确立后,车间立即成立项目领导和工作小组,进行了现场项目的全面起动和现场调查工作,召开了次精益运行推进会。目前“减少~吨倾翻车故障次数”和“提高线路几何形态的稳定性”都已处于(测量)阶段。但是与去年同期及兄弟单位相比,我们存在一定的差距。差距主要表现在:①由于项目前期对现场的取证、调查有脱节现象,造成数据积累不准确,要重新来回进行数据采集,降低了效率,影响了项目进度。②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由于组员对σ数据采集的思路理解不透,造成数据收集不充分、不细致。③“提高线路几何状态”绿带项目,在对阶段数据分析时发现,阶段目标不合理,小组再一次进行讨论,重新确定了阶段的目标。下一步重新调整采集计划,对项目涉及的内容再次分类与统计,确保数据链有效。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识别有漏洞
在这次质量贯标审核过程中,发现拆车站环境因素识别有漏项。主要原因是拆车站环境因素控制还是沿用原来制订的措施,原创:(www.xxk123.com)车间未对该区域环境因素进行单独识别,造成拆车站部分环境因素没有规范性受控。
针对问题,车间举一反三,对其他质量贯标文件和要求也进行了完善,尤其是对拆车过程中危险因素与环境因素的控制,切实提高了识别符合性。车间及时修订了“拆除站环境控制作业指导书”、“拆解切割报废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拆车站人员岗位安全规程”等三个文件,并对拆车站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进行了重新识别,共识别出新的危险源项,环境因素项,同时制订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在对拆车站贯标体系自查的同时,车间以作业区为单位组织辨识作业生产活动中所具有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共新增危险源个,全面实施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以确保点检作业安全与环境无污染。
三、下半年确保年度管理目标完成措施
⒈进一步加强点检作业的安全管理,尤其是牢牢抓住外协检修
作业中的安全交底、过程监控与竣工验收评价等环节。在组织点检技术管理人员再一次学习贯标文件的同时,组织外协检修相关方(常年检修合同方)学习股份公司、运输部及车间安环管理文件,并落实责任人,做好记录。
⒉进一步吸取“”和“”两起设备火灾管理责任事故的教训,巩固前阶段设备防火整治的成果,不断查找设备上的安环隐患、强化对操作方的日常点检质量的检查、加强对检修方检修质量的过程控制和竣工质量验收,确保设备在安全的状态下运行。车间把每月日确定为车间“质量分析日”,着重寻找点检、检修等管理中的质量簿弱环节,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落实防范措施,提高质量、精细化管理意识与绩效;把每月日定为“安全反思日”,其主要内容为:①查找前一个月设备管理过程中的安环缺陷;②查实贯标文件执行过程的规范性、及时性、持续性和有效性;③检查操作、检修方标准化操作与检修执行情况;④考查员工对岗位涉及管理制度的知晓度。⑤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下现场进行综合检查,确保管辖设备运行安全。
⒊强化六个西格玛精益运行项目推进小组的工作力度,激发团队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力。组织项目小组人员对流程的再学习、再培训、再指导和再提高,熟悉相关工具和技术的运用;阶段性地提高团队的现场调查、数据采集、潜在因素的识别、衡量分析、改进控制、测量和质量工具运用、统计与评估等环节的能力,持续性地提高虚拟团队的创造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拓展精益管理意识和理念的内涵,延伸和辐射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的能力。每月一次对两个项目进行阶段小结,密切跟踪兄弟单位的推进进度,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把先进的方法和手段运用到我们的项目中去,来确保我们“σ”项目的有效推进,并有新的突破。
⒋不断深化操检合一,设备管理指标再上台阶。注重对操作人员在设备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解决一些常见的、简单的、易处理的设备小故障的能力。把一些日常点检内容与点检倾向管理的项目区分开来,实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目标超越”的设备管理制度。开展对标活动,在关注设备管理技术指标的同时,更要关注设备投入的效率以及它所发挥的技术“能量”,把点检管理效果评价同设备生产实绩结合起来,把点检业绩同设备的有效投入的绩效结合起来,真正形成一种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的设备全员管理局面。
Tag:半年总结,预备党员半年总结,个人半年总结,总结报告 - 半年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