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以保山昆钢嘉华水泥厂为龙头的建材工业占全县工业产值的50.1%,支柱地位初步显现;以云维集团年产20万吨电石、5万吨醋酸乙烯、10万吨eva生产线项目正式开工为标志,填补了我县乃至全市现代化工工
业的空白。特别是从工业资产的累积投资量、工业总产值等硬性指标上看,我县已经步入了新型工业化的初级阶段。
(三)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项目带动作用突出
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投资管理考核力度,实行领导挂钩重大项目,领导带队争取项目,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进入第四季度来,国家出台了扩大内需十项措施,结合国家投资导向,我县梳理申报了乡级综合文化站建设、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新建廉租房建设等11个项目,共争取到上级扩大内需专项资金1120.21万元。全年城镇建设投资完成58744.0万元,增长21.7%;农村集体投资完成232.0万元,增长16.0%;农村私人建房投资完成5738.0万元,增长75.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300.0万元,增长21.1%;购买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32.0万元,增长2.7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亿元,增26.0%,项目建设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拉动了全县经济快速增长,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长足发展。
(四)消费品市场活跃,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20xx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2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分地区看:农村完成26811.0万元,增长19.8%;城市完成25053.6万元,增长20.2%。分经济类型看:公有制经济完成3533.5万元,比上年下降4.2%,市场份额达7.0%;非公有制经济完成48331.1万元,比上年增长22.3%,市场份额达93.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39066.0万元,比上年增长20.0%;食宿和餐饮业完成10163.4万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他行业完成2634.9万元,比上年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03.0元,增13.2%,继续保持高幅度增长势头,农民人均纯收入2388.0元,增长14.5%,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
(五)统筹兼顾,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继续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新建中小学校舍4598.0平方米,排除中小学危房5514.0平方米。文化体育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县各乡镇,参合率为86.5%。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乡村“ 一体化”管理实行达100.0%。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工作健康发展,年末总人口32.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9‰,兑付“奖优免补”资金133.4万元。社会保险覆盖面扩大;城镇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摸底调查工作有序开展;就业再就业形势稳定,全县共开发就业岗位1512个,实现就业再就业122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0093人次,其中有序输出到昆明及省外1614人。全年解决了6000人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提高了10000人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完成扶贫固定资产项目投资3888.0万元。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农村低保面加大。通过实施一系列民生工程建设,使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六)财税收入增长较快,金融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
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4788.0万元,增22.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482.0万元,增22.3%。财政支出完成57735.0万元,增长33.3%。完成各项税收14974.0万元,比上年增长26.9%。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5.6亿元,比年初增加3.7亿元,增长31.4%。各项贷款余额为6.3亿元,比年初增加1.3亿元,增长19.8%。全县现金累计收入54.1亿元,累计现金支出52.4亿元,收支相抵累计回笼现金1.7亿元,现金投放合理,确保了辖区内现金供应。
(七)宏观调控成效显著,市场价格平稳回落
面对全球通胀的压力,各级各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稳定物价、防止通胀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积极稳定群众的价格心理预期,严格控制出台政府性调价措施,及时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测预警分析,深入开展价格巡查告诫工作,加大价格执法力度,不断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市场物价上涨过快过高的势头得到了抑制,宏观调控成效显著,市场价格已平稳回落。
20xx年,全县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在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中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需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任重而道远,需加大力度且持之以恒;三是工业经济总量小,发展受制约,需加倍努力强力推进;四是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加快培植;五是受经济形势影响,财政增收难度加大,需集智开源节流。以上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