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奋斗目标
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根据太仆寺旗文明单位评估指标,根据我校教育发展的要求和文明创建活动的实际,健全创建工作体制、机制,推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努力实现党的建设、思想道德、教学科研、师德师风、学风校风
、校务公开与民主管理、校园文化、校容校貌、治安保卫、后勤保障等十个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形成我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的坚强阵地和示范基地。经过努力,全校思想理论建设要有新的进展,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要有新的成效,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有新的举措,教师的文化素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学校的文化品位要有新的提高。
五、条件保障
完善领导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和改善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的坚强阵地提供制度保障。学校党政领导要始终坚持和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教育事业发展与师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统一的奋斗目标,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成立学校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并定期专题讨论研究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和措施的落实情况,不断提出完善和整改意见,组织和协调全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建立健全表彰奖励机制,激发师生员工参与精神文明创建的积极性,为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动力保障。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增加必要的经费投入,改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设备和条件,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保障。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经费投入主要包括:干部师生理论学习和思想道德教育经费,校报、广播室等宣传舆论阵地和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组织和参加校内外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经费等。要在现有基础上逐年增加精神文明建设经费投入。
六、主要工作
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扎实推进邓小平理论武装工作。重点抓好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落实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巩固党员保持先进性教育成果,继续抓好对广大党员的思想理论教育,制定和实施党员理论培训规划,争取建设学校自己的党校,并以此为阵地,对全校党新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集中培训,广大教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也要有新载体、新突破;学生的政治课教学要有新手段、新办法。
把爱国主义教育和师德建设作为主线,着力加强广大师生思想道德建设。深入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弘扬主旋律,抓住各种契机,通过各种形式在师生员工中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教育,帮助广大青年教师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社会教育资源,不断拓宽教育渠道;开展评选表彰“三育人”工作先进个人;继续开展与师生员工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宣传;深入加强对全校师生员工特别是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着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自觉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把阵地和载体建设作为基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尤其宣传舆论建设的有效途径。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搞好对内舆论宣传,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外宣传报道,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严格宣传纪律,学校的广播以及对外宣传报道集会等,均应实行党委主管部门审查责任制;恢复校报并切实加强校报建设,不断提高办报质量;注意发挥广播室、报栏、橱窗、横幅等传统媒体的宣传作用。
把全面提高师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学校的文化品位作为出发点,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积极落实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要通过各种措施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逐步建立把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要积极策划、组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要继续美化校园环境,朝着“花园式校园”目标加紧进行建设,新建能体现学校特色、富有教育意义和艺术感染力的若干处文化景点,努力营造文明、整洁、优美、有序的校园环境和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把建设规划和任务落实到基层,努力开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方面,要想使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仅有规划是不行的,必须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学校各职能部门、党支部、教研组、班级和其他基层单位,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解决好把精神文明建设任务落到实处的问题。要根据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确定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并逐项分解,层层落实。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规划的要点,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有关教学、管理以及服务部门要着重结合转变思想观念和作风,做好教书、管理、服务“三育人”工作来落实精神文明建设任务。学生班级和宿舍要结合争创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来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总之,要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学校党的建设、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结合起来,贯穿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各个方面和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各个环节,形成全员投入、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