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补水追肥。根据云烟系列品种前期生长缓慢的特点,在移栽后20天,对烟田普遍浇施硝酸钾肥料,促进烟株早发快长。
(3)适时打顶,及时抹杈一般烟田,中心花开放时打顶;高肥力烟田,扪心打顶多留叶;肥力较差的烟田,打扣心顶,确保烟株园顶。对于早花烟株 www.xxk123.com (www.xxk123.com),如果地力好,长势好,可以留一烟杈,杈烟不宜贪多,一般留3—4片。打顶后腋芽萌发很快,采取化学或人工的方法,彻底抹掉烟杈,避免无谓的养分消耗。
8、健全病虫害测报网络,全面落实综合防治措施
公司确定专人负责病虫测报工作,按照三级站标准落实经费、配备设备,努力做到“三落实,一发布”,并确定三个烟站为测报点,确立专职测报员
,力求测报准确及时,为科学防治提供可靠依据和指导。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用农业的、生物的综合防治技术,提高烟株营养抗性。还要根据预测预报的情况,采用化学防治的办法,综合防治烟草病虫害。
9、成熟采收,科学烘烤
烟叶成熟度是提高烟叶质量的关键技术。为了提高下部叶的质量和上部叶的可用性,在成熟采收上坚持下部叶适时旱收,中部叶适熟稳收,上部叶充分成熟后再收,顶部叶4—6片一次采收。在烘烤上积极推广“三段式”烘烤工艺,一方面提出以控制湿球温度为主要依据的科学烘烤方法,提高烟叶烘烤水平,增加烤烟烤后的香气物质,改善烟叶内在质量,另一方面,积极推广下排湿烤房,以解决当前烘烤中出现的青筋、挂灰现象。
四、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完善技术推广网络
目前分散种植的烟叶生产组织管理形式,是造成生产技术棚架、技术方案到位率低、生产管理水平进步慢的主要制约因素。公司按照烟叶生产责任制的要求,管理使用好烟站技术人员,所有从事烟叶生产技术指导人员,都要经过脱产培训、环节示范培训和严格考试等形式,使其达到会讲课、会操作、会进行技术指导的标准。并通过机关科室包烟站、烟站职工竟标包村、招聘农民技术员等多种途径加强对烟农的技术指导,把技术培训作为服务烟农的重中之重,贯穿于烟叶生产的全过程,制定切合实际的培训方案和具体措施,加大对烟站技术人员和烟农的培训力度,采取召开培训会、利用媒体、印发资料等形式,扩大培训范围,营造学习氛围,建立完备的技术推广体系,切实提高从事烟叶生产人员的基本素质,带动烟农生产水平的整体提高。
五、提高烟叶生产安全性,对烟用物资实行全过程监控
在烟叶生产过程中,将对各种烟用物资进行严格管理,实行全程监控:
1.保证所用种子质量和纯度,并无转基因成分;
2.烟叶漂浮育苗使用的水源、基质及育苗专用肥符合质量要求;
3.在烟叶成苗期,对烟苗的农药残留、有无转基因成分和种子纯度进行检测;
4.严格按照分公司要求统一购肥,并对烟草专用基肥、追肥品种和质量进行监控;
5.使用国家烟草专卖局推荐认可的农药,避免超过使用次数和允许使用的剂量,杜绝过期农药的使用,烟叶收获前14天严禁施用农药;
6.对病害烟株残体进行严格管理,实行集中消毒掩埋;
7.加强烤房建设材料和使用燃料的检测和管理;
8.对收购烟叶的每个部位都留取样品,全面进行检测分析。
六、强化户籍化管理,对烟站职工实行台帐式管理
烟农是烟草商品的生产者,烟农素质高低和技术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生产技术方案执行的到位率和烟叶的生产、收购质量。通过强化户籍化管理,详细记载每户烟农的基本情况和各环节的主要生产措施,准确掌握不同区域的气候、土壤特点,综合研究烟叶种植布局、品种选择、气候变化、平衡施肥、技术方案等与烟叶质量和种烟效益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因地制宜的制订符合当地实际生产情况的技术措施。另外,对烟站职工实行台帐式管理,建立完整详细的生产日志,要求烟叶技术员根据烟农的素质高低实行个性化服务,缺什么技术教什么技术,哪个环节差就重点帮助哪个环节,做到有的放矢,热情周到。
七、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全面推行“六包一联”责任制
为全面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强化烟叶工作责任制管理,增进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公司出台了《烟叶生产绩效挂钩考核办法》、《末位淘汰实施方案》等文件,对部分烟站站长进行公开竞争招聘,烟站职工竟标包村,对烟叶生产分环节进行考核,落实生产收购计划的动态管理,并按照“六包一联”责任制和万斤烟叶工资含量包干管理办法,将收购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村,落实到人,极大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
Tag:工作计划,工作计划范文,小学班主任工作计划,总结报告 - 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