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产业发展现状。
1、粮畜基础产业发展现状。
粮畜作为保民安民的基础产业,基础稳则社会稳。目前全镇的粮畜产业受种植面积逐年下降、气候因素等客观原因和科技措施推广不力、产品附加值低等主观原因的影响,只能基本满足群众的消费需求。
2、绿色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镇已基本形成以蚕桑为主导,苎麻、香兰菜、经济林果等产业共同发展的1+x产业结构模式。截止20xx年11月底,全镇已发展了蚕桑5100亩、苎麻1000亩、甜苦竹2000亩、经济林果5000亩和4500亩香兰菜(属复种),经济效益初步显现。
3、林业发展现状。
全镇有森林面积13.29亩,森林覆盖率达50.8%,但大部分属杉木纯林,由于受宏观政策制约,经济效益不能较好发挥。
(三)存在问题。
1、交通设施发展滞后,电力供应质量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能源建设力度不够。
2、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加快发展的力度不够,畏难和等、靠、要思想严重,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3、农村经济增长乏力,农民增收缓慢;农村贫困面大,返贫现象突出。
4、没有做大做强农业支柱产业,农民缺乏持续稳定增收的产业支撑。
三、面临的机遇
(一)经过多年的发展,物质财富明显增加,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在经济建设中积累的经验日渐丰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良好环境。
(二)国家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高度重视,在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三)国家东桑西移和云南省在昭通实施的“三基地一屏障”等产业转移措施,有利于做大做强蚕桑、竹类等产业。
(四)人民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加上近年来实施大量工程项目给农民带来了实惠,有利于调动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四、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步伐为目标,以又快又好发展为主题,着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培育新型农民,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与自我发展能力。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群众为主。加强领导,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引导农民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是履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农民始终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
2、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根据各片区客观条件和发展水平,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在新农村建设的村容村貌整治上,要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要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3、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4、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我镇农村点多面广,发展极不平衡,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上有新突破,在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上有新突破,在扶贫攻坚上有新突破,在“十个一”推进上有新突破,在民主管理、便民服务和平安村建设上有新突破。要抓重点,攻难点,突亮点,建示范,稳步推进。
5、循序渐进,务求实效。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切忌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行推进。
(三)目标任务。
从今年开始,力争用10至15年的时间,把农业主导产业做大做优做强,使以村为单位的农村经济总收入、农业总产值有较快增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在全镇农村开展以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文明村创建为主要内容的“三清五改”(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灶、改厕、改厩、改路)、“四新两好”(建设新村寨、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发展好产业、创建好班子)新农村建设活动,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标准,农民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农村面貌明显改观,基层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具体目标是建设小康村、文明村、生态村、和谐村,达到“十有”标准:即户户有花有树有竹有白净墙;有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厕、改厩、改灶);有最基本的生活设施(通水、通电、通路、有水泥院坝、薪炭房);有一项收入稳定的产业;有一人掌握一项以上农业适用技术(技能);不能有一个孩子失学;有一个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行业)或参加农村专业协会或合作经济组织;镇政府有一个文化站和业余文艺表演宣传队;每个自然村有一个文化科技广播活动场所;有一套群防群治的安全机制。具体任务是:力争通过10至15年的努力,把我镇85%的自然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通知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十一五”期间(20xx至20xx年)全镇规划24个村民小组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争取到20xx年全镇有2个村民小组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其次,对地处公路沿线或条件较好的9个村民小组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科技措施推广、人居环境的改善、村民素质的提高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取得明显成效;最后,对条件较差、贫困程度较深的自然村力争通过整村推进、茅草房改造、安居工程建设等扶贫措施,整合各级各部门支农资金综合治理,逐步消除贫困现象,使13个村民小组实现脱贫目标,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主要指标见附表)
Tag:工作计划,工作计划范文,小学班主任工作计划,总结报告 - 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