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突出重点,做好农业普查和各项专项调查工作。认真开展农业普查工作。要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完成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普查机构组建工作,要从有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组建市、县区实体型普查办公室,并于4月底前完成乡镇农业普查机构组建;做好人员选调和培训工作。在参加省级培训后,分级分批分期地组织集中培训,并建立人员管理档案,定期对普查员的工作绩效、工作表现和劳动纪律等进行考核评定;做好宣传动员。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张贴宣传横幅、散发宣传单等形式,组织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使社会各界尤其是从事第一产业活动的单位和34.6万农户深刻理解普查的目的、意义,更好地支持配合普查工作。五是做好试点、清查摸底和现场登记。要通过试点,为正式普查积累经验,通过清查摸底,摸清底数,建立名录库,为正式普查登记奠定基础。要组织好现场登记工作,确保普查登记质量。完成经济普查后续收尾工作。做好经济普查数据与历史数据、年报数据调整衔接工作;发表普查公报,在大庆日报和大庆政府网、大庆统计信息网同时发布大庆市经济普查公报;编印普查资料汇编出版、整理和归档,将普查结果以资料形式编印发行;建立全市经济普查数据库,完善基本单位名录库更新与维护机制,建成提供全市基本单位名录的信息平台,便于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查询利用普查资料,最大限度地发挥普查结果的作用;做好经济普查结果分析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用好普查成果,服务社会公众。完成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做好用样本数据推算全市总体的工作;搞好抽样调查资料汇编的编辑下厂印刷工作,进一步开发利用好人口调查资料,为编制“十一五”规划、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口资料。
三、深入开展统计调研和统计服务。整理提供好“十五”主要指标与数据,撰写“十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系列分析资料。配合“两会”召开,组织编写印发《大庆“十五”社会发展综述》、《大庆市经济活力与竞争力透视》、《系列专题报告》等资料,为“两会”服务。深入开展统计分析研究工作。要围绕科学发展观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目标,围绕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全面小康进程监测、哈大齐工业走廊构建、“十一五”规划制定实施、第三产业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石化产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课题进行调查研究,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和促进大庆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在地市、县区目标考核中发挥统计部门的作用。履行统计部门的职责,建立完善宏观数据库,为动态监测各地目标完成情况提供快速准确的服务。
四、积极推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继续推行县区第三产业调查统计。在全市第三产业调查统计框架下,完善并推行县区第三产业调查统计制度,从下半年开始,搞好县区第三产业调查数据与市局数据衔接。继续推行高新区全口径增加值统计。巩固改革成果,将第三产业中没有推行的行业开展起来,在高新区实行第三产业全行业统计,取得高新区全口径增加值统计资料。加强能源统计工作。按照省资源节约统计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要在原有能源统计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对企业节材、节水、节电等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全面统计,做好能源与经济运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联分析。要全面推行限下工业企业抽样调查工作。利用经济普查资料,建立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名录库,制定调查方案,确定调查方法,抽选调查样本,理顺报送渠道,取得全面系统的规模以下工业统计数据。研究试行绿色gdp模拟核算。克服人力有限困难,大胆探索,率先试行,为决策层提供更有力的参考,引导社会科学发展的步伐。全面推行调查方法改革。实行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月报代年报、建筑业按季超级汇总制度。开展规模以上畜牧业全面统计、规模以下抽样调查方法改革试点工作,并将畜牧业报表由月报改为季报,减轻基层负担。
五、加快统计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步伐。一是跟踪信息产业局政务内网招标项目,利用网络调试、县区oa系统全面铺设时机,改组局内网ip地址,按照省局要求与国家进行统一接口。二是进一步加强硬件环境建设。利用政府内网改组和扩充时机,参照国家及省里的模式,建立“大庆市统计数据中心”,并使之成为全市统计中心数据库。三是搞好20xx年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争取申请建立“大庆市情数据库发布平台”,建立经济普查数据库、城市综合年度数据库、城市月度数据库、县区月度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库、专题数据库、统计地理信息系统。
Tag:教育教学,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总结报告 -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