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范文中心总结报告教育教学建构形象的历史课堂» 正文

建构形象的历史课堂

[10-15 15:41:44]   来源:http://www.xxk123.com  教育教学   阅读:8430

导读: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特征突出的新奇刺激物或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话题来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讲《近代文化--杰出的作家和作品》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利用投影仪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如:大卫塑像,蒙娜丽莎画像,夸www.xxk123.com(www.xxk123.com)张的"唐·吉柯德"头像,《小人国》插图等。先由学生观察,然后提问:"这几幅图画的是谁?它们的作者是谁?"学生借助积累的知识很容易的得出答案,接着再问:"他们是哪个文化时期的艺术家?"回答是"文艺复兴时期"。由此引出导语:"文艺复兴,是14到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自由发展与阻碍他们发展的封建制度发生尖锐矛盾冲突,而最终衍化成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即摒弃"神"中心论,强调"人"的发展。这里展示的一些作品突出的表现了这种进步倾向,同时也向我们预示了一种新的文化--资产阶级文化,即将在欧洲孕育而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正是文艺复兴带给我们的

建构形象的历史课堂,标签: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http://www.xxk123.com

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特征突出的新奇刺激物或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话题来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讲《近代文化--杰出的作家和作品》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利用投影仪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如:大卫塑像,蒙娜丽莎画像,夸 www.xxk123.com (www.xxk123.com)张的"唐·吉柯德"头像,《小人国》插图等。先由学生观察,然后提问:"这几幅图画的是谁?它们的作者是谁?"学生借助积累的知识很容易的得出答案,接着再问:"他们是哪个文化时期的艺术家?"回答是"文艺复兴时期"。由此引出导语:"文艺复兴,是14到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自由发展与阻碍他们发展的封建制度发生尖锐矛盾冲突,而最终衍化成的一场思想

文化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即摒弃"神"中心论,强调"人"的发展。这里展示的一些作品突出的表现了这种进步倾向,同时也向我们预示了一种新的文化--资产阶级文化,即将在欧洲孕育而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正是文艺复兴带给我们的新兴文化--资产阶级文化及其产生和发展。"至此完成了从直观形象到抽象概念的过渡。用这种方式,可营造直观教学的氛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轻快的完成联想、记忆的教学目标。

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中利用无特定思维目标的无意识心理活动,让学生去随意转化,融合他们所听到的、见到的、想到的知识,是促使学生加速学习进程的好方法。这种认识活动充分调动了暗示功能,实质上是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不自觉的转化过程。多媒体手段所具备的声、光、视、听等立体效果最易于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令学生陶醉其中。在相同的学习时段里,学生在不自觉中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加深了对历史知识、历史形象的理解。

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抑制了学生的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因为历史场景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历史教学往往停留在教师的讲授、分析上,教学偏于知识花、抽象化、符号化,重历史逻辑,轻历史形象,造成教学过程的枯燥、呆板。而多媒体教学变劣势为优势,化语言抽象为直观形象,将学生引入一个积极思维的境界,借助声光渲染,视听刺激,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结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双向互补。

历史事件、人物,通过形象化的诠释,变得自然通俗、形象有趣,使学生更易于理解,也更乐于参与这样的教学过程。当学生在有声有色的历史氛围里一个又一个的解决原本抽象难懂的问题时,自然由此引发历史学习的自觉意识,培养其历史成就感。
三、优化教学观念,突出个性魅力。

多媒体教学以动态的方式扩大了教学的容量。历史教材虽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图片资料,但其固化特点制约了历史的形象直观。而多媒体的连续性和动态感以及超强的人机交互能力,更使得历史再现其生动的活力。同时教学内容的课前制作,课内的有序展示,既扩大了课堂容量,也为课堂教学匀出了部分时间,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学生活动太少的矛盾。

多媒体课程因其准备时间较长,教师在准备阶段势必要搜集大量的历史材料,因而在备课、思考、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不但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扩大了视野,提高了个人的历史素养,也使课堂教学投入、发挥游刃有余,从而优化了教学过程。

此外,历史教师课堂教学情绪的张扬也能起到很好的感染作用。如,讲授"近代史--不平等条约"一章时,我们在借助画面、视频及声音渲染气氛,诱发学生爱国情绪的基础上,把握时机,适时穿插叙述、分析,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情感积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情绪化的表情及肢体动作来激发学生的热情,推波助澜,将爱国情感导引入历史思考。

把握多媒体教学中图示历史的"度"。

多媒体教学手段有着传统教学法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特点,其教学过程、节奏、容量也与传统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要上好多媒体课,一定要注意处理好课堂的一些环节。

一、多媒体制作要突出重点、难点。

以"板书"的演示为例,图示要直观、简练,有较强的提示性、对比性、层递性。如将古代埃及这个金字塔国度的"奴隶社会阶级关系"如讲到"殖民主义罪恶"时,用下面的三角图示表现"三角贸易"。通过图示将复杂的内容制成简要的提纲,直观又有条理,突出了重难点。


二、多媒体制作的目标要明确,问题的设置要合理且有渐进性。

最大限度的发挥课本插图及多媒体手段的作用,在迎合学生兴趣心理的前提下,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为避免学生形象思维活动的随意性,可通题的设置、讨论和反馈练习等来宏观调控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三、实施形象课堂的目标化管理。

多媒体教学有形象化的优势,但学习主体的非理性心理,也有可能偏离学习的主导方向,而淡化教材的知识属性。所以历史教师要善于穿针引线,适时地归纳、总结,使课堂教学条理化、目标化。通过目标化管理将学生的形象思维有目的、有意识地导向历史逻辑思维。

此外,还要做好课后的反馈工作。在多媒体教学中反馈工作尤其重要,它对课堂教学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互补作用。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与教学改革》(宁德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历史教研组编)
高中《世界近现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世界近现代史》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现代教育技术》(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写)(文秘公文网整理)

上一页  [1] [2] 


Tag:教育教学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总结报告 - 教育教学
《建构形象的历史课堂》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