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数学建模是沟通数学理论与实际的中介和桥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是培养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建模能力训练对学生是十分必要的。
培养学生建模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应从简单问题入手,师生共同创建模型,引导学 www.xxk123.com (www.xxk123.com)生初步掌握用数学形式刻划和构造模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勇于创造的意识,随着能力和经验的增加,可通过实习作业或活动小组的形式,由学生展开分析讨论,分析每种模型的有效性,提出修改意见,讨论是否有进一步扩展的意义。这样学生可以在不断发展、不断创造中培养信心,纠正理解的片面性。比如下面实际问题的建模,学生就出现两种不同的模型。
问
题:对于同样的航程,船在静水里往返一次时间和在流水中往返一次时间是否相同设船速为U,航程距离为5.水流速度为V,(其中U>V)。
模型1:
a.流水中船的上水速度为U-V,下水速度为U V,则上下水平均速度为U V U-V/2=Ub.因为静水中船速为U,静水和流水往返行程均为2S。
得结论为船在静水和流水中往返一次时间相同。
模型2:
a.流水中船上水用时间:t上=s/UV下水用时间t下=S/U V往返总时间t1=t上+t下=S/U-V S/U V=2US/U的平方-V的平方b.静水中往返总时间t2=2S/U-2US/U的平方C:比较∵U平方>U的平方-V的平方∴t1>t2得结论,船在静水中往返所用时间要短些。
对于两个截然不同的结论是有效的,也弄清了模型1失效的原因是简单地采用算术平均值求平均速度所致。学以致用,必须对相关的数学知识充分吃透和掌握,否则将得出错误的结论。
培养学生运用能力是多方面的,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抓“双基”、培养三大能力和加强应用教学的关系,防止厚此薄彼的片面作法。
总之,提高数学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对数学教师来说,只有在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这一形势需要。
Tag:教育教学,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总结报告 -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