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范文中心总结报告教育教学“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正文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10-15 15:41:44]   来源:http://www.xxk123.com  教育教学   阅读:8377

导读:高校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承担起建设先进文化的历史责任: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全面贯www.xxk123.com(www.xxk123.com)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处于攻坚克难的条件下,高校的文化建设遇到了许多新的冲击和挑战。由于高校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高校成为各种思潮汇集、相互激荡的前沿,成为西方文化渗透的重点,成为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与我们党争夺青年一代重要领域。有极少数人散布种种错误观点。如政治上主张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经济上主张私有化,指导思想上主张多元化,历史上鼓吹民族虚无主义,价值观念上鼓吹个人主义等。这些错误、消极的东西,影响恶劣,十分有害。我们要保持高度警惕性,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在大学生中,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别是重视邓小平理论的“三进”工作,用邓小平理论构筑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教育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人才。其次,高校担负起建设先进文化的任务需要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标签: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http://www.xxk123.com
高校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承担起建设先进文化的历史责任:
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全面贯 www.xxk123.com (www.xxk123.com)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处于攻坚克难的条件下,高校的文化建设遇到了许多新的冲击和挑战。由于高校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高校成为各种思潮汇集、相互激荡的前沿,成为西方文化渗透的重点,成为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与我们党争夺青年一代重要领域。有极少数人散布种种错误观点。如政治上主张多党制和“三权

分立”,经济上主张私有化,指导思想上主张多元化,历史上鼓吹民族虚无主义,价值观念上鼓吹个人主义等。这些错误、消极的东西,影响恶劣,十分有害。我们要保持高度警惕性,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在大学生中,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别是重视邓小平理论的“三进”工作,用邓小平理论构筑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教育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人才。
其次,高校担负起建设先进文化的任务需要不断创新。文化的先进性,在于文化建设的与时俱进,不断超越,大胆创新。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高校要从以传授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化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不仅要适应未来社会,而且要引导、改造未来社会。高校发挥创新功能,主要包括: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创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开发科技含量高的科研产品;创造性地为社会服务;创造性地引导社会发展方向。江泽民最近在清华大学九十周年校庆大会上讲话,要求高校“应该成为继承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和交流借鉴世界进步文化的重要窗口,成为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重要摇篮,努力创造和传播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高校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发挥人才、知识、智慧聚集的优势,努力建设先进文化,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高校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再次,高校建设先进文化,要重视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在弘扬社会主导文化的背景下,以学校为主导,由师生共同参与创造的一种独特的亚文化。校园文化以其独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使生活于其中的每个大学生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诸方面受到影响。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缩影,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就是对社会文化了解、吸收、整合、内化的过程。校园文化源于社会,又高于社会,它为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精神的塑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高校在落实“三个代表”思想中,要把校园文化建设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通过高雅、健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塑造校园精神,提高生活品位,培养大学生的个性特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传统,促进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
一切为了人民,高校改革发展任重道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一的整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三个代表”思想中,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出发点、落脚点和归宿,体现了党的根本任务与根本宗旨的辩证统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解放人民、造福人民,以民为本。教育工作是涉及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千秋工程。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高校改革、推动高教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怎样实践“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呢?
第一,必须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高更好教育的愿望。中华民族具有尊师重教、望子成龙的优良传统。尽量让子女接受更高更好的教育,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我国的高等教育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只是少数人享有的机会。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迫切需要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阶段。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划分标准,高校在校生人数占适龄人数(18—22岁)的比率,在15%以内为精英型高等教育阶段;15%—50%为大众型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为普及型高等教育阶段。世界上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大多已进入大众型阶段,我国目前高教毛入学率尚在11%左右。党和政府决定加快发展高等教育,以确保到20xx年高教毛入学率达到15%左右的目标。这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需要的重大举措。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挖掘办学潜力,自我加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切实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教育教学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总结报告 - 教育教学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