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分以上为"优"——5分以上为"良"——4分以上为"一般"——4分以下为"不及格";
二级指标分数为7分的
6.5分以上为"优"——6分以上为"良"——5分以上为"一般"——5分以下为"不及格";
二级指标分数为8分的
7.5分以上为"优"——7分以上为"良"——6分 www.xxk123.com (www.xxk123.com)以上为"一般"——6分以下为"不及格";
B、二级指标皆为“优”者,直接用一级指标语言表述;
C、其它情况用二级指标加等级语言表述;
D、三级指标分数少0.5分以上的,要显示三级指标相关的语言.
如:二级指标“政治信仰”里三级指标中“崇尚科学”一项,如获1.5分,而二级指标合成分为5.5分或5分以上,那么等
级评语为"较好"。显示三级指标加评语为:“有较明确的政治信仰,但在崇尚科学上,需加强”。
3、学生个体品德形成发展的示意图
人的行为特征是稳定性与不稳定性的统一。这也是青年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基本特点。在一学期内,量化等级评价、语言定性评价都难以直观明晰地显示学生个体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稳定与不稳定性。所以,为更好地分析每个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切实做好具有针对性的分析与指导,我们在品德评价显现形式上,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学生个体品德形成发展示意”,具体设计的操作方式为:
⑴以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的每月测评分值为基础;
⑵以三级指标为横坐标点,以每项分值为纵坐标点;
⑶每月按分值形成一份个人当月品德形成发展示意图(各月的示意都在同一坐标内,便于比较)
(4)每学期以“量化等级评价”的各项评价分值为基础,在同一坐标内形成一份个人品德形成发展示意图。这个示意图就是学期终结性评价示意。
4、评价的主体操作
采用三级评价的方式:
⑴学生评价。学生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同班学生互评两类,以三级指标的分值为基础。自我评价的权重为0.25,互评的权重为0.15。
⑵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分为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两类。班主任评价以三级指标分值为基础,权重为0.4;任课教师的评价方式与⑶中的第一类相同,但权重为0.1。
⑶管理人员评价。管理人员评价分为年级德育组及直接管理人员和团组织及其他相关人员两大类。评价都以二级指标为基础,分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档次。但除定为“及格”档次外,其余三个档次要附有主要事实依据。年级德育组及直接管理人员评价权重为二级指标分值的0.06,团组织及其他相关人员为0.04。
师范生品德的评价研究,我们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尝试。此次是经过全面总结、认真研究和虚心借鉴兄弟学校的优异之势而成。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是我们构建的品德评价体系的基本过程。至现在为止,我们感到比较满意。但事物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在今后的实践中还会发现新的问题,还会有新的内容、新的技术需要研究、需要开发。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拿出让自己、让研究同类问题的专家真正满意的“作品”来。
Tag:教育教学,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总结报告 -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