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深入抓好农村基层组织“示范带”建设。去年我们在7个乡镇的16个村开展了农村基层组织“示范带”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示范带”村的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县的前列。实践证明,“示范带”建设是“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农村基层组织常抓不懈工作机制的一种有效载体,使“三级联创”活动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集中体现了“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一主题,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发展与党的建设“两张皮”的问题。抓“示范带”建设,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是县直挂帮科局和乡镇党政领导要积极转变工作方式,真正沉下去,到“示范带”村认真调研,找准存在的问题,把握难点和重点,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抓一个点就要办好一个点,使其真正成为一个“亮点”;三要力戒形式主义,要真抓实干,保证质量,不能盲目追求数量;四要定期督查,继续运用过去抓“示范带”建设的成功经验,定期进行检查总结,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有了经验认真推广,不断促进“示范带”建设的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关于农村精神文明“示范带”建设工作
去年我们在全县部分乡镇、村开展了以“四在农家”为载体的农村精神文明“示范带”创建活动,通过全县各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我县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不少地方群众饮水难、行路难、看病难、读书难的情况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目前,全县农村开展以“四在农家”为载体的农村精神文明“示范带”创建活动才刚刚起步,党政引导和部门挂帮还跟不上农民的需要,尤其是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我们要切实制定好规划,建立好机制,上下联动,真抓实干,深入开展以“四在农家”为载体的农村精神文明“示范带”创建活动。
第一,要扩大“四在农家”的覆盖面。全县要按照市委从20xx年开始到20xx年,用7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85的村普及“四在农家”示范点的要求,在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引导农户找准致富路子的同时,大力实施“五通三改四建”工程,大力推广猪、沼、厕、蔬(果)“四位一体”的现代农业模式,努力把我县农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生态优美、和谐文明的新农村。各乡镇要结合小康建设规划,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认真调查分析,区分不同类别,制定创建规划,扎扎实实地开展创建活动,以不断扩大“四在农家”的覆盖面。
第二,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制。一要创建机制。以“四在农家”为载体的农村精神文明“示范带”创建活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当前已经建立起的“党政引导、村组自治、部门服务、资源整合”的机制是可行的。各地在建立机制和推进工作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切忌工作上的“瞎指挥,一刀切”,搞行政命令;不能搞门面工程,不能蜻蜓点水。一些地方的创建经验表明,凡是党政重视、引导有方的地方,创建活动就搞得有声有色;凡是村组干部得力或有能人带领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地方,“五通三改四建”就搞得不错;凡是挂帮部门带着责任、带着热情、带着点子、带着项目或物资到挂帮点的,创建活动就卓有成效。所以这种机制我们要学习并坚持下去。二要建立投入机制,创建活动除了引导农民投入外,还要多方筹集资金才行。从今年开始,政府有关部门要把通村公路、饮水、改灶、改厕、沼气、广播电视村村通等相关基础设施项目资金捆绑起来,支持“四在农家”基础设施建设。三要建立挂帮机制。创建活动是一项系统的民心工程,需要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县直有关部门要根据县委的安排,对本单位挂帮的“示范带”点予以大力支持,切实做好挂帮示范带动工作,发挥挂帮的示范带动作用。
第三,要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在创建工作中,要注意做好“五通三改四建”等实事。做实事关键是“做”,说了不做,不如不说;做而未果,等于没做。在创建工作中,绝不能开“空头支票”。任务定了就必须落实,目标明确了就不能动摇。在做实事的过程中,要精心谋划、精心组织,决不能不考虑总体规划,不顾及今后的发展,粗制滥造,盲目上马,做一些费力不讨好,群众不领情的“傻事”。要坚持群众路线,时时想到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对所办的实事要监控,有什么问题及时解决纠正,通过办实事达到得人心、顺人心、聚人心的作用,从而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推进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Tag:教育教学,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总结报告 -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