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来说,只有从酝酿、设计、准备阶段发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来,活动实施时才会有激情。教育性也就蕴含其中了。从整体活动看,活动之间也应有一个系统性和连贯性的安排。如有的班级在申奥的系列活动中,分别搞了"我爱北京好风光"、"北京人爱运动"、"我是环保小卫士"、"学好知识迎申奥"几个活动,学生们分别从首都的建设、经济、科技、交通、环保及人们的精神面貌上交流了盼奥运的心愿。在这个系列活动中,每一个活动的结束成为后一个活动的起点,后一个活动巩固、强化了前一个活动的教育。这样,一环套一环,循序渐进地进行活动,整体教育效果就显露出来了。从教育力量看,班级活动要尽可能地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整体教育功能。要争取科任教师的支持,向他们咨询,请他们协作。还可以经常请家长参加班级活动,作报告,出竞赛题,给学生写信,班会中发言等。外出活动,也可以请家长委员会来参与准备、管理,创设开展活动的条件。在争取社会力量配合时,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如邀请解放军、科学家、先进青年等到班里来座谈;或者走访革命老前辈、科技园区的创业人士,和退休的老人联欢,参观博物馆,进行环保小调查等。教育力量的整体性,使班级活动由封闭转为开放,家庭、社会教育力量的介入,能有效地提高教育的效果。5、易操作性开展班级活动要注意它的易操作性。首先要注意班级活动的规模。从规模上看,有日常的活动,也有主题突出的活动。日常活动基本上是每天要进行的,因此要短、小、实。短,即时间短,一般三五分钟,小,即解决小问题,或针对班里的情况一事一议,或对一种行为展开评价,或背诵一首古诗,或表扬一个同学。实,即解决问题要实际,一次集中解决一个问题,不面面俱到。形式上也要保证实效,可以有全班、小组、同桌活动几种形式。主题班会一般是全体参加,一个时期搞一次。要做到:(1)目标适宜,即一次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不要定得太多,1-2个即可。(2)主题集中,即一次确定一个主题,力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3)过程简洁,即班会的程序要清楚、明了,场面不宜过大,容量以一课时为宜。其次,要注意活动的频率。一学期里,班级主题活动的次数不能过多,也不能没有。活动过多,学生化很大精力在活动上,必然会冲击学习,会造成一些人静不下心来学习。活动过少,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滋生的一些不健康思想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班主任会疲于应付偶发事件。至于活动多少为宜,要依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再有,班级日常活动要形成自动化操作。如上操、查卫生、主持"每日一说"、读"班级光荣簿"等,每天有专人负责,固定时间进行,操作就简单了。每一次大的班级活动,事前要制定详细的方案,谁主持、谁发言、谁表演、谁负责录音、投影、谁总结都要事先安排,这样,操作起来才能有条不紊,顺利进行。班级活动是班主任育人工作的重要部分,只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遵循以上几个原则,就一定会如春风化雨一样,滋润学生心田,培育出21世纪的健康人才。
Tag:教育教学,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总结报告 -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