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师生共同参与了军训,大扫除,拔草,粉刷教室,建设学校"生物园"和"文化园",小型体育比赛等等活动.我校首届B>的教工长跑比赛将让全校师生毕生难忘:长跑比赛是在筹备过程中教师自发"生成"的,教师们自发参加,男教师24人参加了1500米,女教师28人参加了800米的比赛,没有一人中途退出.
我们倡导"平等合作"的管理关系,我们将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与建议作为学校发展的生长点,将研究与满足教师,学生,家长的"需要"作为我们的重点工作.为此,我们重视"沟通"工作.例如,我用心良苦地设置了两个电子信箱,其中一个公开密码,一个未公开密码.另外,我们还为各部门与各班级全部配上了"沟通信箱".
2.管理方式从"重说教"走向"重体验"
帮助教师转变观念与提高认识,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工作.然而,这一过程的途径与方法不一样,真正意义上的收获与效果是大不一样的.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来帮助教师转变观念与提高认识,这是我们要研究的."行在知前,知行合一",新课程的教师培训也强调要"充分运用教师的亲身实践".
①在参与活动中体验."无论新知识的获得或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因此,我们倡导"用活动组织教育".
例1:教师节的故事
去年教师节,我们过了一个特殊的节日.我们没有坐等学生的鲜花和贺卡,我们放弃了周末休息的时间,全校教师员工统一行动,到学生家里去家访,主动上门去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与要求.通过这一活动,教师们对学校的办学新理念有了体验,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②在感受环境与文化中体验."通过环境与文化来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在管理中我们要善于借助各种"媒体",提高管理的实效性.
例1:一次性茶杯的设计
包括:校徽;办学理念:"诚信办学,教育服务";校风:"好学力行,奋发有为".
例2:橱窗的布置
学校的简介;校园的风貌;教师的格言;班级的;学生的风采;师生的荣誉.
例3:门厅墙面的装潢
不锈钢字——"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生态鱼缸;两者的和谐统一.
③在日常生活中体验.
例1:我校的广播体操
——校风从每天的课间操抓好,锻炼学生的"精","气","神".
例2:建立"诚信"阅览室
——无人专管,讲诚信者入内.
3.管理空间从"封闭"走向"开放"
市场经济相对于计划经济,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开放"相对于"封闭".新课程要求我们要改变"封闭办学"的现状.《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中指出:"必须拆除阻隔学校与社会,课程与生活三者融会贯通的藩篱".
①建设校园大课堂,构筑校园生活大课程
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为学生获得学习经验服务的.然而,传统的课堂通常局限在教室里,传统的课程也通常局限在课堂教学的领域.我们认为,我们至少可以将校园建设成为大课堂,将校园生活构筑成为大课程.为此,我们结合学科组的建设,提出将校园建设成为"生物园","文化园","乐园"的设想.而且,建设这"三大园"的主体力量应该是学生.通过实践我们感受到,学生在建设"三大园"的过程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培养的不仅仅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还有爱校情感,主人翁意识等等.由此,我们进一步提出,校园应该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第一场所.
②充分利用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
推行新课程,课堂还可以拓展到社区,课程还可以拓展到校外生活的领域.例如,我校7年级学生的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与教师共同设计的调查课题如下:
社会需要怎样的人
当地社会的发展与经济建设情况
家长对子女的期望
社会各界对我们学校的评价及意见与建议
峰江社会的环境污染问题与对策
③与家长,社会进行广泛的沟通
课程改革是全社会的事,课程在推进过程中,我们要重视与家长,社会建立广泛的沟通.例如,我校组织的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学校发展"专题研讨会,1—2个月一次的"家长—学生—教师"联席会,以及邀请家长与社会各界参加学校B>,参加学校开放日活动等等.在与家长,社会的广泛沟通中,我们获得的已不仅仅是"意见与建议",获得的更多的是理解与支持,还有学校管理的灵感.
(三)以科学的态度,致力于学校管理制度的重建
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勇气和热情,更需要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如果忽视了管理制度的重建,不紧紧抓住管理这根绳,那么,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最终获得成功.因此,创建新的管理制度必然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之下,我校在学校管理制度的重建上,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例如,我们提出将"由服务对象评价服务者"以及"凭为学校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主要内容.出台了《常规工作包干责任制》,《学生德育积分评价制度》,《"学校发展"重点建设项目申报,管理与成果奖励办法》,《教职工学年度考核办法》新制度,调整了原有的《教学质量动态评估办法》,《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等等,使新课程有了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制度保证.
(四)以新课程的理念,全面整合学校管理工作
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呼唤着学校管理的整体改革.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整合学校管理工作,整合学校各处室,年级,班级的管理工作.课程改革还要求我们,要用更"整体"和更"有机"的方式,全面整合学校管理工作,使新课程真正做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事不在.
例1:典型活动——峰中首届校运会
峰中首届B>是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在总体策划上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结合,体育与文化的结合,竞技性,大众性,娱乐性,教育性的结合,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的结合.我们大胆地删减了一些传统的竞技运动项目,增加了一些集"大众性,娱乐性,教育性"于一体的群众性体育项目,使B>真正成为全体同学的B>.峰中首届B>的项目和参与人员,有事先的规定性,又有过程的生成性.师生同场,家长参与,社会各界的支持,扩大了B>的内涵与处延,使B>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不仅将B>作为一件体育的盛事,还将B>作为一次重要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同时也将B>作为学校向家长和社会各界汇报工作的一个例会.
本届B>的宗旨:"弘扬体育精神,享受运动快乐".
本届B>的:"新课程,新理念,新运动,新竞技".
本届B>的会徽:一个草书的"为"字,舞动的笔画中包含了峰江中学四个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f-j-z-x",同时在会标的图案中,蕴藏着我校正在倡导的校风:"好学力行,奋发有为"这八个字.
课程改革,为我们提供了思考与创造的广阔空间,它让我们可以凭自己的理解去构思并实践新课程.我们相信,因为我们思考,因为我们创造,所以我们定会开辟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一方课程改革的新天地.
课程改革呼唤学校管理的整体改革
第页共6页
Tag:教育教学,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总结报告 -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