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扶持力度尚需进一步加大。一是财政资金十分有限,扶持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力不从心;二是从事高效农业开发需要较大额度的资金投入,而承包业主在流转初期一般缺乏雄厚的资金实力,从金融信贷部门贷款往往必备条件不足,资金受限,使其规模难扩大,效益难提高;三是农业项目偏少,比较效益低,风险相对大,致使招商引资难,项目实施难。
四、建议和意见
代表们通过视察调研,经过分析思考,对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进程,提高农村土地流转质量和效益,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农民是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让农民意识到土地流转的优越性,是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前提。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广泛宣传土地流转的意义,引导农民增强流转土地的自觉性。要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合同法》、中央省市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关政策要求,引导农民知晓农村土地流转的原则和政策,做到依法、自愿、有偿,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通过典型示范,使广大农民和承包业主看到土地流转带来的实际效益,从而转变思想观念,加快土地流转。
提供优质服务,为土地流转营造良好的环境。这种服务应当是实实在在的、优质高效的服务,一要建立健全组织体系,继续切实把土地流转工作纳入县、乡两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综合协调、统一领导当地的土地流转工作。二要积极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作用,使土地流转进入市场,依靠市场调节完善流转机制,推动土地流转的健康运行。三要认真解决土地纠纷这一土地流转后易产生的遗留问题,如果解决不到位,势必影响整个土地流转工作。针对农村土地纠纷的实际,县、乡两级应考虑建立强有力的专门仲裁机构,着力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排除隐患。四要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加强以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大病保险、子女教育等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把长期以来农民主要依靠土地作为唯一社会保障的现象逐步引向依靠社会保险和保障功能上来,真正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动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土地流转的重要拉动力量。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必须为广大农民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使其获得稳固的非农产业收入,保持土地流转制度的稳定。各级各相关部门应当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措施来抓。一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开拓农民就业门路,最大限度地增加就业机会。二是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民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和就业能力。三要加快发展小城镇,增强小城镇的载体功能,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务工经商。四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有序输出劳动力资源,实现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五是对没有输出条件的农村劳动力,也要扶持引导其就地发展二、三产业,稳定增加收入。
加快培育和发展大户龙头,为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建立可靠支点。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颇具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农业能人大户、龙头企业。一是巩固并发展龙头企业产业基地,瞄准市场,立足区域农业资源优势,突出发展茶桑畜药等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基地,为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打好基础,努力扩大特色产业规模。二是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搞好技术创新,通过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引进、研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完善户企利益联结机制。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将零星的、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向龙头企业流转,使土地在交易市场中发挥最大的价值,使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确保生产经营的稳定和发展。
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建立行之有效的土地流转扶持机制,侧重扶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一是各级财政每年要在支农资金中安排一定额度,用于鼓励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支持壮大规模经营主体,培育重点产业和发展龙头企业。要通过建立财政扶持机制,推动财政支农资金向优势区域和主导产业倾斜,集中打造优势产业,真正发挥资金效能。二是建议金融信贷部门加强对规模经营主体的支持和服务,付诸实际行动,把参与土地流转,实行规模经营的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纳入重点服务范围。三是切实加大农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用大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土地规模化经营,对依托农业企业和合作社组织,符合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扶持政策的土地流转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四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业项目实施力度。对于通过采取土地流转合作方式集中农户土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要结合农业项目的实施不断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从资金、科技等方面给予倾斜,尽力降低农业经营风险,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Tag:工作报告,工作报告范文,工作报告格式,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