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继续坚持项目核心地位不动摇,高效率推进,构筑赶超发展强势支撑。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破冰发展的动力、转型发展的载体和科学发展的支柱,努力在全县上下形成凝心聚力抓项目、加压奋进谋赶超的生动局面。一是抢抓机遇争。抢抓国家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南资北移、京资外移的机遇,提前研究国家的政策走向、企业的发展趋势、项目的市场前景,以先人一步的胆识,高人一筹的措施,快人一拍的节奏,力争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省市扶持重点和规划盘子。二是放大优势谋。深入挖掘生态良好的基础优势、资源丰富的相对优势和交通区位的潜在优势,在项目引进上充分考虑整个大区域内的资源、要素、市场,超前谋划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打造新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实力、活力和竞争力。三是形成合力攻。紧紧围绕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目标定位,继续发扬“对接北京”团队精神,组织各级干部“走出去”,利用各种关系、发挥各种优势,全力以赴跑项目、引客商,努力形成时时谈项目、个个跑项目、人人抓项目的强大合力。特别是最大限度地吸引战略投资者,力争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实现项目工作的重大突破。四是严格问责促。坚持把抓项目特别是抓大项目的能力和效果,作为评价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项目责任落实机制、项目实施监督问责机制和项目建设年度考核机制,对重点项目坚持“周汇报、月调度、季观摩、年初建账、半年查账、年终交账”,强力推动项目落实,努力营造“以招商论英雄,以项目论成败”和“一切围着项目转、人人盯着项目干”的氛围。
(三)继续坚持城乡统筹步伐不放缓,高水平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跳出“就农村论农村、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局限,努力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城乡一体发展的新格局。一是统筹城乡规划布局。按照“县城扩容、中心乡镇扩张、中心村扩大”的要求,在不断完善城镇规划体系的基础上,把规划延伸到村。在县城,通过草原水城和现代商贸物流城建设,进一步集聚产业、集聚人口,提升承载能力;在农村,把小城镇和新民居建设有效结合起来,重点打造黄盖淖、小厂等6个中心乡镇,逐步建成50—60个功能完善、布局合理、产业集中的中心村,努力形成以县城为核心、以小城镇为支撑、以中心村为纽带的“一核多极”城乡发展格局。二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围绕生态产业体系建设,把工业化与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和利用城镇的集聚效应,加快产业集聚,增强城市对农村、二三产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按照区域经济理念谋篇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强化产业支撑,加快土地流转,引导农村非农产业向城镇集中,带动人口向小城镇和中心村流动,推动农民向居民有序转变。三是统筹城乡资源配置。科学配置城乡资源,加强教育、卫生、医疗及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积极引导城市商贸、金融、物流等服务业开拓农村市场,推动城市资源“下乡”、农村资源“进城”,加速城乡融合步伐。预计到十二五末,县城常住人口不低于10万人,乡镇常住人口不低于6万人,城镇化率超过70%。
(四)继续坚持改善民生工作不打折,高质量实施,稳步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民为天的理念,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使改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一是重就业,巩固民生之本。围绕生态产业体系建设、城乡统筹等重点工作,教育引导群众转变就业观念,制定和出台优惠配套政策,推动全民创业,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以创业带就业。统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重社保,强化民生之依。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做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和失地、失业保险工作,提前谋划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确保城乡居民应保尽保。积极发展社会养老事业,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今年将65岁以上无劳动力的老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认真做好救灾救济工作,解决好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保障问题。三是重教育,夯实民生之基。加快发展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致力普及高中教育,特别要围绕生态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实用技能人才。四是重卫生,满足民生之需。健全县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启动新一轮县级医院、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使县医院达到同类二级医疗机构标准,中医院达到同类一级医疗机构标准,乡镇卫生院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加速推进城乡卫生服务一体化。认真做好新农合提标扩面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培养和引进各类医护专业人才,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五是重文化,锻造民生之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重点实施文体广场、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大力弘扬“解放思想、自我加压、敢于突破、誓争一流”的人文精神,让热爱、关心、建设成为全县人民科学赶超的自觉行动。
Tag:工作报告,工作报告范文,工作报告格式,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