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取得的成效
(一)初步解决了有章理事的问题。实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仅对群众关心的各项事务进行了公开,而且保障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
参与权和监督权。实现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使工作有序,办事有据,真正做到有章理事,有力地推进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二)促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一方面建立起民主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管理制度,一方面通过让群众参与管理与监督,保证农民群众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同时,通过群众参与,健全了监督机制,提高了科学决策水平,加强了村班子廉政勤政和民主作风建设,增强了村干部的“公仆”意识。
(三)进一步压缩了非生产性开支,防止了集体资产的流失。实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以来,通过村务财务监督小组的严格把关,使少数干部以权谋私,独断专行,挥霍侵占集体资产的现象得到遏止,村级非生产性开支与村务公开前相比减少了30左右。
(四)有力地促进了村级经济的发展。实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有效地实现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通过群众参与、监督,村委会把集体经济发展大计提请村民代表大会共同讨论研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进一步理清了经济发展思路,使村级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如,
(五)加强了基层政权建设,促进了农村的稳定。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正确实施,尤其是群众敏感的财务、土地、计划生育、宅基地等易发纠纷的事项,由于公开及时,规范,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增强了透明度、减少了各类矛盾的发生,促进了农村的稳定,有力地加强了基层政权建设。
五、存在的问题
主要存在五方面的问题:
(一)一些村集体经济空白,开展各项活动困难,部分村干部工作没有积极性,被动应付,村务公开也就时有时无,时好时坏。
(二)公开内容不全面。村务公开包括政务公开、事务公开、财务公开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财务公开是村务公开的重点。目前,一些单位在村务公开的内容上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内容公开上比较笼统,只公开那些没有问题或问题不大的事情,对群众较关心的热点问题则存在遮遮掩掩不愿及时公开的现象。例如,对群众最关心的村务招待费使用情况通常只公布几项大的收入支出项目,具体支出账目公布甚少或不予公布,避重就轻。
二是村务公开的重点是财务公开,但在实行村务公开时不能简单地把村务公开理解为财务公开,只公开财务往来收支、村级集体资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等财务事项,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特别是有“土地征用、房屋动拆迁政策、土地租赁费分配”等方面的村务公开不够完整或欠具体,群众的知晓率也不高,群众情绪大。
(三)内容调整不及时。不按规定时间更换内容是当前村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村委会村务公开栏内的内容还是去年第三季度的。村务公开栏内的内容往往在上级检查时才更新,有的只在公开栏上更换日期,不更换内容,导致村务公开工作流于形式。尽管针对此类问题,我们已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对涉及财务的事项至少每季度公布一次,但是在执行这些规定的过程中,少数村随心所欲,把年初应该公开的内容拖到年底才公开,把群众急切想知道的帐务,拖上一、二个季度再公开,致使群众的知情权未能得到有效地维护。
(四)监督措施乏力。强化监督是确保村务公开质量和干部廉洁自律的重要保障。当前一些村在实施村务公开过程中,尽管设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监督电话、意见箱等,制定了一些制度,可是这些制度能否落实却没有保证,导致尽管制度上了墙,但村务公开仍是流于形式。还有个别单位甚至由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副主任兼任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组长,容易限制监督小组作用的有效发挥,村务公开和民主理财方面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强有力的监督措施,个别村干部凡事个人说了算,不经村民或村民代表同意,便轻易决定本村的重大事务和经营管理事项。还有个别村干部利用财务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在集体企业改制、集体土地或房屋出租等公务活动中,借机谋取个人私利,这些问题都应引起足够重视。
(五)公开形式较单一。当前村务公开最常见的形式是在村中比较醒目、村民较多的地方,设立固定的、能长期使用的公开栏,公布村民关心的事项,这种公开形式最大的缺陷在于从上到下都是一个模式,千篇一律,缺乏灵活性。有的就象群众说的“化钱做牌子,就、新鲜一阵子,公开摆样子”。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群众要求的不断提高,村务公开的内容也在不断拓展,仅靠村务公开栏的有限版面和一年二次村民代表会议,显然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难以涵盖村务公开的方方面面。如何结合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推进现阶段的村务公开工作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Tag:工作报告,工作报告范文,工作报告格式,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