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农村对气象科技服务的需求
通过调 www.xxk123.com (www.xxk123.com)研考察,就气象服务工作而言,我市农村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灾害性天气和关键农事活动季节的天气预报准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全市各级气象部门要以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为重点,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天气预报信息,切实提高我市灾害性天气预报和关键农事活动季节的天气预警能力。
2、进一步加强农业
气象服务能力。对于农业的田间管理,农民更关心的是在农作物生长期的各种农业气象信息,其中包括农业气象预报(适宜播种期、发育期),农业气象灾害(如倒春寒、干旱、暴雨、大风、初终霜期)预报和有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预报。相当一部分的农民认为一周以上的农业气象预报十分需要,一半以的农民认为三天的天气预报对农业生产更有用。大多数农民群众都希望在开春前能够提前了解本地当年的气候年景,包括地温稳定通过(3℃、5℃、8℃、10℃)界限温度的预报。
3、对于设施农业来说,农民希望进一步加强倒春寒、3天以上的连阴天预报、大风天气的预报和服务,进一步提高大风预报的时效,也希望气象部门能够尽可能多的设一些火箭高炮作业点,及时开展人工防雹作业。
4、大多数农民认为电视天气预报的时间和内容应该增加。当前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农业气象信息相对偏少。但农业气象信息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也是农民最为关注的。
5、山区农民在汛期易发生突发强降水,特别需要局地暴雨、泥石流发生时间和地点的准确预报。有些山区农民认为,通过大喇叭广播把天气预报(特别是灾害性天气预报)及时告诉村民就能够及时躲避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
6、对于经济基础较差的贫困地区,适应性地开发和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针对市场的需求改变种植结构和种植品种。希望气象部门主动参与农业开发项目的气候适应性论证,制作农业气候灾害风险区划和粮食、经济作物种植、区域的专业气候区划,提供详细的农业气候资源分布和农作物区划的信息,以利于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参考,适应性地利用和开发好本地的气候资源,为优化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农业布局做好服务,帮助农民把种植结构改变带来的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三、气象部门为农村的服务措施
气象部门主要是充分利用气象部门的现代化设备和技术优势,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依托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和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和预警的能力;依托社会的电视、广播和通讯科技发展能力和现代通讯技术,把针对广大农民和农业生产的实用气象信息无缝隙的及时送到农民的手中,帮助广大农民防灾减灾。
2 、着力加强农业气象预报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农业气候年景预测和预估技术研究,积极支持针对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的气象服务技术方法研究,进一步增加农业气象服务信息。
3、气象部门负责收集气象灾情并直接上报政府,这样有利于帮助政府部门及时准确地了解当地发生的气象灾害情况,帮助领导在指挥抗灾和减灾时科学决策。同时,气象部门对气象灾害现场拍摄的资料,作为灾害资料予以保存,以便在以后的科研中进行分析和利用;气象部门通过电视等传媒以实时报道的形式加强科普宣传,对提高整个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4、进一步增加对农业气象科研、技术开发和服务的投入,市、县二级气象部门农业气象科研和服务人员要经常走出去,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根据天气变化适时指导农民利用气象信息和技术,进一步加强气象科学普及工作,让农民了解气象,让气象走进农村,服务农民,切实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工作。
5、依托“3s”等高新技术,完成细网格各地(特别是山区)的气候资源分布调查和农业气候区划,让农村基层的干部,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及时了解本地的气候资源分布情况,以利于各地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气候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6、研究建立并逐步开展气候年景预测研究、农业气象灾害预测研究、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和服务工作,指导广大农民趋利弊害。
7、市、县财政要确保人工增雨和防雹经费列入地方财政年度计划,气象部门要把积极开展人工增雨和防雹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认真组织作业,政府部门应当不定期组织对当地人工增雨和防雹的效益进行科学评估。
8、气象部门应当在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前,通过各种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特别是向订制气象手机短信的农民用户及时发布对农业生产有影响的气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