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建设里程多、数量大,但严格按标准建设的路十分少的矛盾突出。06、07两年建设里程超出300多公里,但因为各村配套资金每公里平均不足8万元,大部分路没有打水稳层。加上原来修
的路基普遍只有4.5米左右,修的路都没有培路肩和栽行道树,更没有完整的排水系统,路的等级标准十分低,就是乡道、县道也是如此。
四是需要养护的路数量大,养护资金少的矛盾突出。我县除高速、国道、省道外,县道8条232.553公里(公路局34.503公里),乡道21条168.749公里,村道254条561公里,由县交通局养护里程为198.05公里。市里下拨的养路经费主要由我们征缴的规费返还中解决,而实际上返还的经费变成了养人经费。交通局在册人员98人,其中局机关17人,渡管站4人,公路站22人,运管所29人,港航所9人,石镇码头7人,养路工10人;交通各项规费356万元,其中拖养费140万元,摩托车养路费130万元,运管费66万元,港航费20万元,返还规费为55%即195.8万元;除财政供给12人外,需要自己支出86人的硬性开支达218万元,其中基本工资160.7万元,社保金21.7万元,征收成本费用按10%计算(含车辆保险、燃油、维修等)35.6万元。收不抵支,赤字22.2万元(开支部分还不含交通局的各项办公费用)。收入养人都不够,更谈不上养路了。
五是县以上管理机构多而大,但乡村无专职机构,管理人员少的矛盾突出。县以上有交通局、还有公路局;行业管理部门有运管(局)所、海事(局)所,但乡镇仅有一个分管领导。去年,工作主动点的乡镇不仅有专职管理人员而且还聘请了养护工,如齐埠、梓埠成立了交通管理站,工作就有声有色得多。交通工作点多面大线长,乡镇无专职机构专人管事不利于工作。
三、六点建议
1、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体制。建议各乡镇成立交通管理站,具体负责本乡镇建、养、运、管工作。
2、农村修路积极性空前高涨,尤其是自然村积极性非常高,而国家没有考虑给通自然村的路进行补贴,建议县财政拿出一定的资金进行补贴。补贴标准和计划盘子由发改委、交通局、财政局共同负责制订,做到有规划、有计划、有标准地解决自然村小组“组组通”道路。
3、要解决好农村公路无路肩和行道树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新修路基宽度必须达到6米以上,必须有路肩行道树和排水沟,否则不予验收。对原修的水泥路无路肩和行道树的,要求各乡镇拓宽路肩和栽树,建意县委、县政府把它作为对乡镇考评的重要内容。
4、县道养护资金严重不足,建议县财政按每公里8000元养护资金列进预算。今年我们准备对206国道以北的县道进行养护,培路肩和载行道树要求各乡镇必须无偿提供土地。
5、各乡镇对乡道的养护每公里不少于5000元列入本级预算,做到专款专用。
6、建议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交通工作的意见》。
**县交通局
20xx年四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