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几点体会
1、坚持“政策性资金、法人化管理、市场
化运作”的原则,促进担保业务健康发展。作为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我公司首先必须认真贯彻我区政府的政策意图,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区发展战略,通过认真评审、控制风险、设定反担保措施、保后跟踪等一系列市场化手段,实行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独立承担责任。建议政府在对我公司的管理上,可通过确定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下达总体目标任务等方式进行,尽量避免指定具体企业和项目,使担保公司与被保企业在业务开展上处于不对等的地位,不利于公司风险控制和正常开展业务。
2、风险控制是担保机构永恒的主题。担保业务经营的是风险、销售的是信誉,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且在现实业务开展中,好的企业,不需要找担保机构直接到银行就能贷到款项,能提供合适抵押物的企业也不存在贷款难问题,需要担保机构进行担保的大都是存在一定风险,甚至高风险的企业,从规模和实力讲属于弱势群体,且提供不出有效的抵押物,是银行限制贷款的对象,这些都决定了担保业务存在巨大风险,风险控制成了担保机构第一要务和永恒的主题,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有关文件明确规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重点为短期银行贷款;对单个企业提供的担保责任金额最高不得超过担保机构自身实收资本的10;担保机构责任余额一般不超过担保机构自身实收资本的5倍,最高不得超过10倍。因此,我公司在初期开展业务时,将担保资金的放大倍数确定为5倍(已在与协作银行签订的合作协议中明确),担保种类主要是一年期内的短期流动资金借款,且对单个企业提供的担保责任金额最高不得超过100万元。
3、建立与银行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间的合作和责任划分,应建立在二者利益均衡的基础上。但从全国总的现状来看,担保机构在与银行的合作中处于弱势地位。中小企业贷款具有“急、频、少、大、高”(贷款要求急、贷款频率高、贷款数量少、贷款风险大、管理成本高)的特点,加之各商业银行为防范风险,不切实际地提出贷款“零”风险,实行贷款责任终生追究制和首贷责任制等防范措施,这对防范信贷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却从客观上造成了“惜贷”,特别是对中小企业“惜贷”的现象大量存在,在与担保机构合作的过程中,不能按照国际惯例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风险共担的机制。以深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为例,其担保基金为2亿元人民币,合作银行11家、营业网点459个,是担保行业中的大型企业,但目前与银行在风险分担比例上仍然为8:2。从我市情况来看,由于银行数量较少、竞争不充分,与担保机构合作的主要是市商业银行一家。 担保公司担保基金为1500万元,有市经贸委和市财政局的支持,但在与商业银行的合作中基本是100承担风险损失;中英担保公司以前虽与商业银行签有6:4承担损失的协议,但现已基本无法执行,大部分是按照8:2的比例甚至100承担风险。我公司虽起步较迟,但由于在谈判过程中较好利用了自身资源优势,目前与市商业银行已签定《联合开展授权信用担保业务的合作协议书》,风险损失分担比例确定为7:3,正在进行的三力公司贷款担保项目也按此比例基本谈妥,公司开局十分良好。
4、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拓展担保业务。成功担保机构的经验告诉我们,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有“三步曲”要走,即担保机构争取银行合作、担保机构和银行磨合、银行积极寻求和担保机构合作。基于目前担保机构处于弱势的现状,在与银行的合作过程中,虽然我们强调风险共担,但也不必刚性地坚持,应以启动业务合作为首要,接受银行的合理要求,并根据不同项目的风险分担比例,分别选择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积极推动业务迅速开展起来,促成银行间相互竞争的氛围,以争取行业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5、人才是担保机构发展的根本。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这句话在担保机构尤显重要。担保业务专业性强,涉及范围广,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是综合性、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金融、财会、法律、经济、审计、评估等知识及相关工程技术,还要有预测、分析、谈判、社交等综合能力,同时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而我公司人员的现状是远不能适应此要求的。这一方面只能通过不断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提高现有队伍素质。本次培训后,公司将举行两次内部培训,由总经理陈永康和财务部陈世新分别授课,结合公司实际对培训内容进行传达和学习。另一方面,广纳贤才,面向社会选拨优秀人才。同时,建立人才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