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力拓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提高学校的国际化程度。学校将国际化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在巩固和发展传统友好合作关系和交流合作项目的基础上,扩大交流领域,提高合作层次。积极承担国际合作培训项目,成功举办了“首届东盟+中日韩(10+3)面向农村通信的人力资源开发研修班”和亚太apt技术培训班。在巩固和发展德、法等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与美、英等国多所高校的合作与交流。派出留法研究生28名,与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签署了《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派出了第一批留美学生,今年将引入美国留学生到我校进行短期学习和交流。同时,学校还从美、澳、加等国引入高水平特聘教授3人,与之合作组建科研团队,共同申报课题,努力提高学校科研的国际合作水平和能力。
(七)校内管理体制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
1、完成了院系机构调整和学科专业调整。新成立了8个学院,进一步理顺了学科、专业关系和课程建设归属。促进了教学、科研、学科等优势资源共享,为建设具有较强实力的以信息技术及其相关学科为特色的学科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人事分配制度和校院两级管理改革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绩效工资方案已基本形成,并多次在全院范围内征求了意见,将提交本次教代会深入讨论,征求意见后再作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今年将全面实施。
(八)招生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
1、招生工作。20xx年完成硕士研究生招生199名,本科招生3574名,高职招生458名,国防生75名。招收专升本学生60名。目前,在校学生总数为1539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31名,本科生14308名,高职生760名。折合生数15565人。
2、就业工作。学校始终重视学生就业工作,不断加强就业指导和信息化建设,强化就业服务意识,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随着校企合作关系的广泛建立,学校的行业和社会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加之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院系的共同努力,20xx年,我校硕士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达100%,本专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0.02%,在邮电通信行业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的人数占本专科毕业生人数的37.93%。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截至20xx年12月底,全校本专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24.70%,比去年同期就业率16.92%提高近8个百分点。
(九)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扎实有效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一年来,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宗旨,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的教育,促进了广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不断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结构也日趋合理,逐渐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
2、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xx年,为599名学生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293万元;累计发放各类奖助学金近800万元,受助学生达4000余人;设立长期勤工助学岗位300多个,发放勤工助学工资29.2万元;切实做好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工作,505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发放毕业生困难补助、地震重灾区学生困难补助和学生临时伙食补贴近100万元。进一步重视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开展了心理健康普查,完善了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及时缓解和消除了学生的心理困扰和压力。
3、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各院系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xx年,学生在“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类各级科技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58项,其中国家级25项。学生科技立项170项。同时,在陕西省高校运动会、排球联赛和乒乓球联赛中,我校学生团体排名均列参赛陕西高校前列,并分别荣获“精神文明运动队”称号。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成效显著,被团省委评为“优秀组织单位”,2支队伍获得省级“优秀志愿者服务队”荣誉称号。
(十)切实有效地维护了校园的安全稳定
学校高度重视稳定安全工作,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安全稳定工作预案,加强了对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开设了安全教育课,开展了应对突发事件演练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强化了校卫队伍业务规范和能力的培训。特别是在新疆“7•5事件”、60年国庆庆典活动中,及时了解掌握校园及周边稳定安全动态,完善网络信息监控,严格门禁制度,做好学生的思想宣传与教育工作,确保了学校良好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