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小学危房改造总体规划。根据省、州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会议精神和高峰副省长到**调研时的指示精神,按照《文山州整体排除中小学校舍d级危房规划》,结合《**县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我县制定了《**县排除中小学校舍d级危房实施方案》,明确了排危的目标任务,即从20xx年起,利用两年时间投入资金6704万元,排除192所学校d级危房面积55865平方米,规划重建面积55865平方米。到20xx年,使全县中小学危房比例下降到3%以下。切实加强对新增危房的监测和管理,提升对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的管理水平,使中小学校舍得到正常的维修保护,减缓危房转化速度,减少新增危房数量,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建设平安校园。
(三)资金筹措和措施保障。在资金筹措上,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原则。全县排除d级危房51486平方米,总投入6178万元:一是争取中央和省的危房改造指令性计划资金投入4634万元;二是请求州政府帮助解决危房改造指导性资金500万元;三是县级财政投入危房改造指导性计划资金1044万元;四是争取州政府贴息贷款。此外,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捐资和引进外援资金投入部分项目建设。在项目资金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我县采取请老板先垫资、企业或者老板向银行贷款的办法,全面启动项目建设。目前,已经有26位建筑公司项目经理报名,垫资承建45个危改项目工程。在措施保障上,一是成立机构,加强领导。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教育工作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发改、财政、教育等部门为成员的县校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规划及实施管理组、资金筹措组、宣传发动组、监察审计组。二是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明确县、乡镇、村和学校危改工作责任,做到高度重视,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重点支持,全力保证学校排危项目建设,使全县上下形成推进危改工作合力。三是加强资金管理,确保投资效益。严格按照《云南省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文件要求,切实加强专项资金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四是加强项目管理,建立全过程、日常化的监管机制,确保工程质量。五是减免规费,减低成本。将全县中小学校舍排危作为特事特办,进一步降低我县中小学校舍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对国家级贫困县,更是给予了特殊的优惠政策,为**县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受历史条件、自然因素和经济状况的影响,**教育事业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整体排除中小学校舍d级危房任务艰巨。目前,我县校舍缺配34万平方米,还有246所学校存在危房。加之,**教育点多面广,交通不便,建校成本高,排危任务十分艰巨。二是教育欠款数额大。“九五”以来,**县在财困民穷的情况下举债发展教育,全县“两基”欠债高达5838万元,至今无力偿还。由于欠款时间久、数目大,使教育事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严重制约着全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学校缺水问题严重。目前,全县仍有307所中小学存在饮水难和饮水安全问题,特别是枯水季节,饮水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共涉及51492名中小学生和教职工,其中涉及边境乡镇81所学校15394名师生。在缺水学校中,常年缺水的学校有141所,缺水时间长达半年以上的有101所,枯水季节缺水的有65所。四是贫困学生救助难度大。全县享受“一补”政策的贫困学生仅占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的45.4%,仍有3.3万名学生需要救助。非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普通高中在校贫困学生较多,影响了高中毛入学率和学额巩固,高中教育普及任务十分艰巨。五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用房不足,尤其是生活用房紧缺,成为新的学生上学难问题。目前,我县大部分寄宿制学校没有学生宿舍和食堂,全县有202所小学、17所初中学校有寄宿学生共43119人,占在校学生数的70.52%,仅有生活用房 82637平方米 ,其中小学 31671平方米 ,初中 50966平方米 。缺配生活用房 292926平方米 ,其中小学 107197平方米 ,初中 185729平方米 。六是教师待遇低、住房紧缺。中小学教师待遇低,农村教师没有乡镇补贴,边境教师没有边境津贴,与越方的边境优惠政策相比差距较大。加之,全县乡镇中小学及其以下学校教师大部分无住房,工作环境条件差,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稳定。
六、恳请省教育厅帮助解决的事项
(一)恳请省教育厅对我县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给予倾斜,安排我县中小学危房改造指令性计划资金4634万元,使我县在20xx年彻底排除中小学校舍d级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