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一个家庭成员的素质影响着整个家庭的生活氛围和幸福指数。为了更好地激励社区中的广大家庭积极投入**地区的精神文明工作,提升社区的文明程度,我们以“学习环境好、家庭活动好、学习成效好”为标准,在近三万户居民家庭中开展了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活动,通过参加社区学校的学习以及“百万家庭学礼仪”培训、开展“家庭幸福、邻里情深”家庭文化主题活动、五好文明家庭的表彰等系列活动,提高了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地区中涌现了一大批学习进取、文明礼仪、保护环境、热心公益、服务社区的学习型家庭。
这些家庭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地区中的广大家庭,有效地提高了社区居民群众的整体素质。“让生活内涵在学习中充实,使生命质量在学习中提高”已成为**社区广大居民的共同追求。
三、构建教育网络 凸显创建成果——保障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有效落实
根据**要建设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愿景,我们就基本形成终身学习的社会共识,基本形成完善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多模式、广覆盖的学习型组织创建格局,基本形成个人、社会和政府共同建设学习型社会合力的目标,逐步形成了**街道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四大支柱。即:
以社区学校为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大本营;
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展示学习成果的大舞台;
以居民学习点为便民利民就近学习的大基地;
以资源整合为支撑学习型社区创建的大后盾,
这四大支柱,编织成了**街道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大网络。
1、以社区学校为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大本营
街道注重发挥社区学校在市民终身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不断完善和丰富社区学校的功能,以满足居民求知、求学、求乐、求健的实际需求。
20xx年以来,作为街道实事项目,每年社区居民参加社区学校开设的各类课程的人数达到1000余名,2.5万余人次。目前,已设置了时事政治、政策法规、科普文化、娱乐休闲、技能培训、卫生健康等六大类 25门课程。自20xx年至今,共举办学习班 191个,各类讲座 200多次。在授课的对象上,面向社区全体对象,把居民、企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都纳入服务范围。
经过数年的建设,**社区已有一支长期稳定的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队伍,这支队伍包括专职与兼职的管理人员、专职教师、各类专家行家、志愿者和文体骨干等。其中专职校长3名、专职管理人员2名,兼职管理人员20余名;形成了一支由28名经过培训、稳定在职的专职教师队伍;9支长期活跃在各种社区活动和世博宣传的志愿者队伍和1支由数十名社区学员组成的有责任心的文体骨干队伍。
十多万人次的学习容积量使社区学校真正成为了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大本营。
2、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展示学习成果的大舞台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既为居民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的文化教育服务,又积极鼓励群众发挥民间社团作用,自主培育和发展社区文化、艺术、体育健身团队。
每周一次京剧、沪剧、越剧沙龙活动,让戏曲迷们在文化中心过足戏瘾;
每季度一次老少结对读书活动,让新老两代人共读佳作、共话未来;
每周两次社区民族舞、健身舞爱好者沙龙,为舞蹈与健身爱好者搭建起交流与展示的平台;
不断推出的特色活动,如:“和谐之春,文明之邑——20xx**社区‘和谐春联传温暖、文明心语送祝福’活动”、“感动西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暨社区公民道德典型报告会”、“为中国喝彩——看身边变化”征文、学习让生活更美好——**街道社区学校20xx年教学成果汇报会”等,成了社区学习活动的有效载体;
这些活动和布贴画、撕纸画、丝网花等手工艺作品的展示;中国水墨画、书法等传统文化的展示;社区各个角落举行的各类活动的照片展示等一起,动静相宜,构建了我们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展示学习成果的大舞台。
3、以居民学习点为构建便民利民就近学习的大基地
**社区共有18个居委会,按地域划分建立了功能比较齐全的教育点,与敬业中学、**学校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主的三个教学点一起,建成了“10分钟社区教育服务圈” ,使社区居民步行几分钟就能在附近社区教育服务场所享受全免费的社区教育,实现求学、求知、求美、求健愿望。
坚持11年的龙门村“英语角”、坚持37年的文庙老年“读书角”,以及被誉为“媒体小世界”的牌楼“老年茶室”等,成了社区居民参加终身学习活动的亮点。
Tag:工作汇报,工作汇报格式,工作汇报范文,总结报告 - 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