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开展部门定点挂钩服务,帮扶“一村一品”发展。农业部门和县直有关单位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产业指导、市场开拓、资金扶持、银行贷款、引资引智、税收优惠、品牌质量、科技服务等,上下同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支持“一村一品”发展。
4、关键在于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形式,始终将致富农民作为根本出发点。发展“一村一品”,目的是为了致富农民,关键是龙头企业的带动和突破,要害是产品与市场的对接、农户与公司的对接。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选择项目、确定产品、培育产业,着重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通过公司、基地带动农户搞特色经营,推动“一村一品”的实施。
三、我县发展“一村一品”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县“一村一品”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和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制约因素。
1、最大的困难是资金问题。建设“一村一品”,必然需要大量的投入,尤其是资金的投入,但从调查的情况分析,资金上的短缺严重制约“一村一品”建设。这集中体现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方面。近年来,尽管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总体来看,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尤其是水利建设落后,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
2、农产品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我县70%以上的村民还停留在大田式粗放型蔬菜种植上,农业生产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屡约率较低。
3、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新科技的能力。
四、今后发展“一村一品”的意见建议
1、强化领导体系。继续把发展“一村一品”工作摆在“三农”
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强有力的推进协调机制,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合力抓,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督查制度,建立“一村一品”工作评优考核机制,通过定期考核,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2、集中抓好典型宣传。建议宣传部门将“一村一品”先进典型列入全年宣传工作重要内容,组织电视、报纸等媒体对在发展“一村一品”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典型事例、好的经验,进行大力宣传,使“一村一品”更加深入人心,使推广支持“一村一品”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定期召开“一村一品”现场交流会,通过总结交流,从中发现好的典型,推广好的做法,从而达到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目的。
3、建议上级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技能培训和基地建设,继续加大对基层农业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加大扶持优质农产品品牌的力度,强化和提高优质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引进和配置的“绿色通道”。逐步增加基层农业科研经费,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
4、抓好招商引资。按照“市场需要、项目可谈、近期可建”的要求,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组织“一村一品”示范点精心准备一批招商项目,进行推介洽谈。利用各级搭建的招商引资平台,有针对性地向客商进行推介,力争引进一批有市场、有资金、有技术的实业型企业来我县发展“一村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