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底,新疆电网将和西北电网联接,当地富集的煤炭资源得以直接面对中东部广阔的市场,“黑色资源”可以转化成电力通过750千伏的大功率输变电线路源源
不断地输送到陕西以及东部能源匮乏地区。这一“瓶颈”的打破将为国内煤炭资本进驻新疆扫清最后的障碍。随着在建和待建的一批煤电、煤化工项目的投产,新疆宏观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将获得有力的支撑。
投资者信心和良好市场预期构成了新疆宏观经济向好发展的第三个因素。“触觉”敏锐、实力雄厚的浙商一向被认为是国内资金流的“先锋”。据新疆自治区招商局调查,,浙江商人在新疆的总投资达7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0%。
同时,由于历史、自然等多方面原因,新疆发展和稳定仍然面临许多特殊困难和严峻挑战。新疆自治区党校副校长、教授高建龙举例分析道,比如,“家底”薄弱,近年来新疆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呈逐渐扩大之势,南部五地州仍有许多贫困人口;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油气产业在工业中占60%的份额,经济发展过度依赖重工业;区域经济不平衡,南北疆发展差距过大;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基础设施仍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新疆独特的区位和地缘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等。
为提升新疆的“造血”能力,受访权威专家指出,新疆优势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很大,要从全局考虑,支持新疆合理提高资源加工利用的比例,面向市场开发一些下游产品。新疆发展特色农牧业大有可为,要帮助当地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和畜牧业,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牧产品精加工、深加工,建设好农业示范园区。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统筹规划建设工贸园区,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同时,新疆与8个国家接壤,有17个国家一类口岸?潜力大、发展前景好。要支持新疆深入实施联结内地、面向中亚的对内对外开放战略,发挥东引西出、向西开放的地缘优势,加快承接内地产业转移,建设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商品中转集散地。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这是做好新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是保持新疆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之一。只有解决好各族群众的民生问题,才能更好地凝聚民心、民力,形成新疆发展的强大动力;才能形成对周边国家的相对优势,打牢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和抵御民族分裂主义的根基。保障和改善民生,还有利于扩大城乡消费,拉动经济加快发展。
自今年起,新疆的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建设将进一步加大,并被赋予新的含义:不仅支撑经济增长,更要为维护新疆长治久安作出贡献。要完成这一使命,各地不能仅仅埋头苦干,更要让普通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带来的实惠。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新疆一些地方制定发展战略时,正在有意识地强化基础设施的“基础”作用。比如,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将继续领军基础设施投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喀什―和田铁路等铁路项目将加快建设;公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150亿元,用于建设1.1万公里公路(包括建设9个高速公路项目和若干国省道、农村公路等);吐鲁番、博乐两个机场年内将分别投入使用,库车、石河子等机场的改扩建工程仍将继续……
同时,民生工程“重心”突出,维稳深意日渐显现。新疆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高达946亿元,增长30.4%,占财政支出的七成之多。而在,新疆用于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只有70亿元,占当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三成多。新疆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持续大幅度增长,在新疆经济发展史上并不多见。
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自今年起,新疆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继续开拓公益性岗位,援助就业困难群众和家庭实现就业,着力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同时,企业招录员工必须保证一定比例的新疆籍人员就业。
住有所居是民生的基本要求。今年,自治区要求各级政府想方设法让城乡居民尽可能享受社会保障政策带来的实惠,各地要继续加大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抗震安居房建设,以及减少贫困人口、改善饮水条件等民生工程建设。
当前,新疆各地根据实际需要已纷纷出台以下民生规划:乌鲁木齐今年计划投资35亿元重点对黑甲山、六道湾等21个棚户区进行改造;自今年起,自治区将全区参加新农合农牧民年人均筹资标准从100元提高到不低于150元,等等。
“之所以决定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之前把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先做起来,这是从当前新疆发展和稳定面临的特殊形势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权威专家解析说,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对中央明确强调要加大对新疆发展和稳定的支持充满了期待,启动新一轮对口支援有利于尽快使新疆各族干部群众从乌鲁木齐“7?5”事件的阴影中走出来,把注意力集中到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上来;有利于及早解决新疆各族人民生产生活中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进一步把中央的关怀温暖、兄弟省市的深情厚谊送到天山南北,有利于进一步凝聚人心、稳定人心,巩固和发展新疆社会稳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