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特色会计理论、方法体系”的“会计”概念涵义是什么?它与一般所讲的“会计”概念是否有差别?这也是一个需要搞清楚的问题。正是由于概念上的差别引起了对"中国特色问题的怀疑。现在一讲会计,就好像只是西方的财务会计的概念,就是一套纯粹的方法体系。而我们提出的"中国特 www.xxk123.com (www.xxk123.com)色的会计理论方法、体系"的"会计"概念要比财务会计的概念大,它不仅限于一般财务会计,而是既包括会计核算(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也包括会计管理(管理体制、监控体系、人才培训管理等)的整个会计体系。
3、适应中国国情(政治、经济、法律、人文等)的会计管理体系的设计、改革、发展应当把握的基本原则和方面有哪些?这方面作过研究,
也分析肯定了中国会计应当有特殊性,承认会计应当适合中国国清,但对于中国的国情与会计有关的究竟有哪几个具体的方面,没有具体的阐述。另外,实际工作中做了的,也没有作出理论概括和抽象。如在会计准则设计、制定中,实际上也根据我国国情进行了选择,出台的十几个准则,都考虑了中国的实际情况,但分别考虑的情况并未抽象出来,究竟是什么情况制约了我们对国外东西的借鉴。又如管理会计,有人就不承认中国有管理会计。那么,中国是否有管理会计(当然这个词是借用西方的门是否在80年代kai放后中国才有管理会计?这也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我认为,我国从五十年代搞班组经济核算就是管理会计的内容和方法,国外的一些管理会计也借鉴了我们的一些经验。可能西方的管理会计多数体现在书本上,我们则有许多东西在实践中运用。我认为不仅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才产生管理会计,计划经济同样有发挥会计管理作用的要求(如果承认五十年代的班组核算是管理会计的内容的话)。象这样的一些问题,都有必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来进行研究。所以,会计上有中国特色的东西还是很多的,如我国的《会计法》,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它所规范的范围、所针对的对象有很鲜明的特色。当然,讲特色不能不考虑发展阶段的特色,阶段性的特色也是有必要进行研究的。总得把握几条东西来把握中国会计的发展,这样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才有指导作用。
从第一届理事会开始提出这样一个目标,到现在这个目标从学会来讲还是确认的。如果说80年代、90年代条件不成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未提出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在逐步形成的过程中,有些问题还不清楚。现在来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大体上己经有了,据此来研究它对会计的影响,研究我们会计上应当坚持的一些基本的东西,对实际工作是有指导意义的。
过去,会计理论界对会计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提供了舆论的支持,今后,还有这样一个任务:理论界本身如何把这些分散的、没有条理化的研究成果,集中起来,条理化,理论化,真正地形成一个论证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方法、体系的著作。期望能以较短的时间实现预定的理论方法体系框架目标,同时提出下一个目标的设想。
二、多种形式地开展学术研究活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
中国会计学会20年的学术活动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年会形式为主阶段;专题研究小组为主阶段;多形式并举阶段。
面对会计这个庞大的队伍,学术活动需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在总体规划和短期计划的指导下,调动各团体会员、会员单位组织学术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
近年采取的课题研究、优秀论文评选、专题性的有奖征文、地区性的纵谈(论坛),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热点问题的研究。
学术活动力求地域化、小型化、专题化,出成果。全国性的学术活动需要突出主题,精心准备,形成成果。现在的征文形式值得研究改进:应确定主题,组织分散讨论研究,提出主题报告,围绕报告讨论、修正、补充、完善,最后形成一个成果。
贯彻"双百"方针。鼓励不同观点的争鸣,推动不同流派形成自己的理论、方法体系,有重点引导某些重点、热点问题的深入讨论研究。
研究成果、新的创见要推广、普及。举办各种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报告会、研讨会,交流学术成果、传播新思维、新方法,创造学术氛围,活跃研究气氛,在广大会计工作者中倡导讨论、研究之风。
三、建设一个办实事、求实效,热情服务的工作班子
学会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协调、推动学术研究活动。做学会工作必须有很高的热,清,为学术界、实务界尽可能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组织学术研究活动是为了出成果。搞形式主义,单纯地追求轰动效应等都难以出成果,要求树立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
增强学会凝聚力是发挥学会在组织、推动学术活动方面作用的必要条件。凝聚力一方面源于学会活动的内容、形式是否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决定于学会能否实施法制(按章程办事)与民主的原则,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博得会员的信任。
Tag:工作体会,班主任工作体会,银行工作体会,总结报告 - 工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