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要提高对社科普及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科普",其意义决不仅仅在于进行某种知识的教育与普及,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塑造和培育人们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具有为自然科学和各种文化知识的普及教育规范方向、激发动力,进而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作用。没有正确酌信念和崇高的理想,任何学习教育活动都 www.xxk123.com (www.xxk123.com)可能因为缺乏强大的内在动力而事倍功半;没有科学认识客观世界、区分是非曲直的方法论,不能正确认识社会、客观评价自己,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就难免走弯路;没有强大的科学精神作支撑,人们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就难免迷失方向。所以,切实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科普"工作,鼓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走出"象牙塔",使丰厚深刻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通过
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入寻常百姓家,给人们提供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真正达到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目的,是时代的需要和呼唤,也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前提。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努力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它需要掌握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拥有丰富科学文化知识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社科"科普"工作的最终目的,正是为了培育和造就这样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社科"科普"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工作。
(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大对现代化进程中热点问题的理论研究,提高社科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马克思、恩格斯在说到历史上思想解放和科学创新的伟大年代时说过: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一个民族要站在时代的前列,必须在自身发展和涉及人类前途的重大问题上做出正确的选择,也就必须有强大的理论思维。今天,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正面临着一个黄金投的发展契机。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一定要抓住机遇,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好现代化进程中关系全局的理论问题,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首先,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人研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执政党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深人研究国际局势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其次,要满足现代化建设对社会科学成果层次多、范围广、容量大的迫切需要,特别是经济腾飞阶段,对战略规划、政策咨询、观念更新的巨量增长的需要。再次,要针对我国对外开放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快速推进,努力形成面向世界、兼收并蓄、积极关注和参与国际社会科学发展的理论研究新格局,迸一步拓展理论思维的深度和研究视野的广度。
根据时代发展对社科工作的需求,社科工作本身必须改革传统研究体制。一是努力提高社科工作人员待遇,吸收优秀人才充实社科研究队伍。二是要注意打破原先分得过细过死的学科界限和科研部门之间的"围墙",提倡学科交叉、横向联合、彼此渗透,以催生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成果。三是改进社科研究方式,建立"数码社科研究方式。,促进社科研究的现代化、信息化。四是发扬团队精神,协助攻关和鼓励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多出精品,出上品,解决好焦点、热点问题,不断提高自身影响力。
(三)建立健全社科普及工作的机制,促进工作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
首先,要加快科普工作立法步伐。中央和省级立法部门要加快科普立法进程,明确并规范专门科普管理机构及职责,以便统一管理。法规建设中,要注意将社会科学的普及工作放在应有的地位,从根本上防止具体工作进程中"一手硬、一手软"现象的发生。其次,建设一支与社科普及工作需要相适应的科普工作队伍。鉴于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特点,社科普及工作队伍应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组建,要吸收热心科普工作的社科工作者和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兼职结合的队伍,要激励广大科普工作者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其三,要建立社科普及工作正常的经费投人机构。要加大对社科普及工作的投人,中央和各级人民政府都要建立起以政府拨款为主渠道,社会集资、单位自筹、利用外资等多渠道的投人体系,不断改善科普工作条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其四,要建立社科普及工作基地,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经常性的社科普及工作。社科普及应访长期开展,不要"猛攻猛灌",一阵之后就罢手;应该普及到社区、企业、学校、农村,真正丰富、充实百姓的生活;活动日程要提前告知,并要加
Tag:工作体会,班主任工作体会,银行工作体会,总结报告 - 工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