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更新观念,提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要牢固树立农村实用人才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资本、第一动力的理念;树立农村实用人才与党政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同等重要的理念;树立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唯职称,注重实绩选人用人的理念。在此基础上,全面提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从主要开发物质资源、自然资源转向开发人才资源,要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战略的重点。
2、遵循规律,进一步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要着眼于扩大农村实用人才资源规模与总量,立足于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与供求关系变化,紧紧抓住使用、引进与培养三个关键环节,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发人才。一要稳固现有人才。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固有人才的潜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对大学生要高看一眼,对专业技术人员要切实重用,对有一技之长的普通员工要破格使用。二要引进急需人才。临近武汉,主动对接武汉,接受武汉的辐射,依托武汉吸纳人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环汉人才集聚“次中心”。我们要立足实情,根据我市农村发展实际以及人才需求、存量状况,有重点、有步骤地实施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有高学历高水平的农村经营能人和技能人才。三是培养新型农村实用人才。要把农村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高级实用技能人才的开发作为人才开发的重点。
3、科学管理人才,有效激发人才活力。人才的管理与激活,是人才开发的重要内容。围绕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激发人才活力,必须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人才资源开发的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以智力流动为特征的柔性流动是当前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主要方式之一。要采取市校联姻、市校合作形式借脑生才。要因势利导,鼓励用人单位进一步探索高层次农村实用人才柔性流动办法,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通过聘请顾问、短期讲学、提供咨询、科研项目攻关等多种方式开展技术、智力合作。二是建立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要把农村实用人才激励的标准放在重实绩、重贡献上,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突破文凭、职称的框框,坚持重实绩、重能力的原则,建立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新机制。研究探讨农村实用人才激励的新办法,不断丰富激励的手段与方式,激发农村实用人才的创业潜能。三是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市场配置机制。充分尊重人才市场的多样性和用人单位的主体性,加快对现有组织人事劳动管理体制的改革,改变地区分界、相互封闭的格局,克服人才流动的体制障碍,以开放度更高、层次更高的农村实用人才市场来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4、加强引导,全力营造农村实用人才集聚的良好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营造农村实用人才集聚的良好环境,努力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一是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当前,仍有一些人才开发政策过于空洞,脱离实际,操作性、吸引力不强。必须在现有人才政策体系框架下,结合人才资源开发的实际进一步细化具体化。二是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要倡导尊重人才、尊重个性、宽容失败的良好风气,形成有利于人才专心谋事的人文环境。地方党委政府,要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俱乐部”,定期组织座谈会,领导干部要与农村实用人才交朋友、谈心,适当引导农村实用人才参与社会政治活动,人大、政协知识分子代表、委员要由人才库推荐产生。对有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可授予“荣誉市民”,或政府特别奖励,使人才发展在一个良好社会舆论氛围中。三是营造广阔的创业环境。一个没有知名度、没有发展潜力的城市是引不进高层次人才的,一个没有品牌、没有实力的企业同样引不进高层次人才。必须要有一个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的创业环境,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与人才创业环境和谐有机地统一起来,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施展才华的环境。要按照产业发展定位,加快建设步伐,通过项目聚人才,依靠人才上项目,创造吸引人才良好的创业环境。
5、强化领导,努力形成人才统筹开发的工作格局。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是一项涉及面广、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实现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的新突破,必须形成统筹开发的工作格局。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要把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宏观指导。健全人才工作联席会制度,充分发挥好各职能部门的作用。二是要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投资为保障、社会各界和个人捐助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吸引、留住和用好农村实用人才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投入上的导向作用,加大财政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创业和工作方面的投入力度,保证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的资金。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基金、“杰出人才奖”以及重大人才工作活动的经费开支,要重点保证,列入年度财政预算,随着经济增长逐年递增。
Tag:工作体会,班主任工作体会,银行工作体会,总结报告 - 工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