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着力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开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促进贫困人口增收。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给予一定的资金和物质扶持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发展的技术和本领。一是要重视和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要积极争取,加大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文化素质。二是要加强农村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围绕结构调整和优势特色产业开发,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办好科技示范基地,搞好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科技素质和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三是要加快发展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积极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推行贫困人口重大疾病救助制度,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就医困难和负担过重的问题,努力控制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四是要下功夫抓好贫困人口劳务技能培训工作。劳务输出是一项投资少、风险小、受益大、见效快的新兴产业,也是促进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的快捷有效途径。要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劳务技能培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水平,保证培训质量,拓宽就业渠道,不断开创贫困人口增收的新途径。要从农民转移前抓起,搞好岗前培训,以农村18—40岁中青年农民为主,以市场实用技能为主要内容,以定向、订单培训为主要途径,以提高输出就业率为目的,着力打造培训品牌。同时,要强化跟踪管理服务,确保贫困人口通过培训长一技,输得出,干得稳,能致富,达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批的效果。
(四)着力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拓宽扶贫开发投入渠道,促进贫困人口增收。组织和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是促进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一是要拓宽投入渠道,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引导,部门参与,社会支持”的多元化扶贫投入机制。要加强与无锡市郊区的交流与合作,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在劳务输出、科技培训、资源开发、兴办龙头企业等方面拓宽领域,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人口增收。二是要积极开展部门定点帮扶活动,要明确包扶目标和责任,签订帮扶工作责任书,使帮扶部门做到“人员、资金、项目、措施”四到位,帮助贫困户发展种养生产和特色主导产业,解决困难户的实际问题。三是进一步完善并坚持联乡包村工作制度,加快扶贫方式由单纯捐物捐款向扶贫扶智转变,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各帮扶部门要制订好帮扶计划,选派得力干部深入到所包扶贫困村认真、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发挥部门优势,积极扶持贫困村发展主导产业,兴办公益事业,切实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努力为贫困地区发展多做贡献。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
扶贫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贫困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措施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继续推进扶贫开发,是贫困地区各项工作的中心,是压倒一切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促进贫困乡村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措施上来,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切实负起责任,经常深入实际,检查指导工作,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坚持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是要加强扶贫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努力提高扶贫效果。扶贫资金管理使用要实行“阳光工程”。在资金使用上,要按照全县扶贫开发的总体要求和年初制定的计划,统筹安排,集中使用,确保重点,突出效益,并实行张榜公布,接受广大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做到公开公正。严格推行公告、公示和报帐制度,保证扶贫资金分配、管理、使用的各个环节公开透明;在资金拨付上,严格按计划执行,由项目实施单位提交项目执行计划。财政、扶贫部门审核后,按工程进展及时将资金拨付到项目单位组织实施,不得随意变更、滞留、挤占和挪用;在资金的管理上,严格按省市要求,专户储存,捆绑使用,由县扶贫、经发部门共同监管使用,避免资金外流和挪作他用。扶贫项目一律实行事前论证、事中监督和事后验收制度,确保扶贫资金真正到村到户,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要加强对扶贫资金的审计,审计部门要履行好职责,定期不定期对扶贫资金进行审计,及时报告,并纠正处理。
三是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验群众的疾苦。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更好地为困难群众服务。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求真务实,扎实苦干。要不断加强扶贫队伍建设,扎扎实实,原汁原味地把党的各项扶贫政策兑现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
Tag:工作体会,班主任工作体会,银行工作体会,总结报告 - 工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