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所有的硬盘都有一个内部的“表”,在这“表”里是一些物理地址(通过Servo逻辑来定位,用真实的物理磁道表示法来表示偏移),这些位置是表示在这些地方写入数据可能不稳定,或者有小的缺陷,而这个“表”就叫做P-List。
而操作系统的格式化指令,一般是调用ATA的写扇区或格式化扇区指令,这两个指令是无法完成诸如改正ECC错误,或者扇区重定向工作的。所以,一般的格式化或硬盘修正软件是不能修改这种能够修改的错误的……
丙:有一个问题请教:是不是目前真正的“低格”已经不是最终用户可以做的,因为由于逻辑寻址的关系,最终用户所用的程序都不可能进行原始意义上的“低格”,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是比原来“低格”更为高级一些的硬盘逻辑重置的操作。因此我觉得现在大谈特谈“低格”并没有太大意义,目前一些硬盘公司也都提供了Zero-Fill(充零,用0字符填满整个硬盘)工具,表面效果其实与“低格”差不多,不知您的看法如何?
另外,现在很多硬盘都会自己Defect List,这是不是您所说的P-List?同时,这是否也意味着这些硬盘也都具备了扇区重定向技术?
丁:现在的硬盘都有这种“重定向”技术,这个技术说简单点就是把真实的CSH映射到一个虚拟的CSH上的“表”。大家对于只有一个磁头的硬盘在设置里有16个磁头应该已经习惯了,而这些东西确实都在一个保留的分区,而且也是可以通过一般的ATA 接口来访问的。
不过,如果要进入这个保留分区的话,硬盘首先要进入非正常使用的状态(我们叫Native方式),而且还要知道各个“表”的偏移量,以及“表”的数据结构。因此,这对于一个可能有几十兆,但却不知道数据结构和“表”的起始、结束位置的大块数据来说,用户即使知道了也无法使用,就更不用说修改了。(飞翔鸟2000收集、整理)
本期小结:本期话题是围绕一个朋友对“低格”程序是否可以修复硬盘来展开的。关于“低格”问题,大家的意见主要是:如果是磁盘有物理损坏,除非更换是无法完全解决的;如果是非物理损坏这里就要看是怎么回事了,有的是普通用户可以解决的,比如用Format或文中说的LFormat等;但另有一些软性问题却只有厂商才有相关的工具可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