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草帘卷放作业在设施农业生产中,随着高劳动强度的耕翻作业逐步开始被机械化耕作技术所代替之后,开始上升为设施农业生产中,劳动强度最大的作业之一。多年来,由于卷帘机械的性能、适应性以及质量与配套技术等问题,致使温室草帘卷放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在技术上可行性较差。而如今,我国的温室卷放帘机械化技术有了巨大的发展,卷帘机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壮大起来,适用于各种温室结构、各种保温材料以及各种配套要求的卷帘机械更是五花八门。特别是双悬臂主动式卷帘机的推广应用,非常适合我县菜农自建非统一模式的温室草帘卷放作业。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波斯喀木乡有温室大棚503座对250座进行装备;依玛乡有温室大棚178座对100座进行装备;古鲁巴格乡有温室大棚216座对100座进行装备;塞力乡200座温室大棚装备100座、依肯苏乡有156座温室大棚装备50座。共计600座。
每个大棚需配备一台卷帘机,每台万能田园管理机可管理10个大棚。需温室大棚卷帘机600台,万能田园管理机60台。
八、联合精整地机械化项目
现状:整地是播种的关键环节,机械整地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耕作层和地表状态的改善,对蓄水保墒、预防春旱,保证播种质量和出苗率有着重要影响。我县棉花和粮食作物种植,主要靠圆盘耙、镇压器、耱子和人工来完成整地,现有联合整地机26台,有圆盘耙60台,镇压器132台。种植粮食、棉花作物的面积已达28万亩。我县推广运用机械化犁地、耕地、耙地已长达20余年,这些技术为我县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随着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农机结构必须进行调整,对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示范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我县农业机械犁地、整地、平地重复作业模式已不能适应。但是事实证明以前固有的耕作模式已经不能再提高农作物产量了;因此在新的农艺要求下,我们将推广联合整地技术,配合现有的农艺要求,达到增产节本、减轻农民劳动力付出。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古鲁巴格乡、塞力乡依肯苏乡实施联合精整地技术,按每台1ZL-5.4型联合整地机每天作业150亩,年作业期30计算,三个示范乡每年实施联合精整地5万亩需要10台联合整地机。
九、激光平地机械化技术项目
现状:我县的耕地主要靠人力、畜力平整,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平整效果差且影响下一茬作物的种植。由于耕地高低不平或“大平小不平”,既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又浪费灌溉用水。农作物要求地块平整,特别是实施精量和半精量播种以后,对地块平整度要求更高。而在我县进行土地平整,一直都采用常规的方法,即利用平地机、推土机、人力、畜力平整,这也只能达到粗平,即所谓“大平小不平”。采用常规的地块平整方法不仅效率低,而且平整效果不好,只能达到粗平,现在实施精量和半精量播种以后,对地块的平整度要求很高。常规的平整效果不佳,就达不到节水、节肥、提高种子发芽率的目的。根据县的水源和地块现状情况,由于传统的平整方法过于粗放,平整后的地块亩毛灌溉定额达550方,水源浪费损失严重,由于土地不平施肥追肥时肥料浪费也较多,对种子发芽率也有影响。同时又极干旱,土地及作物的蒸腾蒸发强烈,土地及易受旱,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这不仅浪费水源和肥料,而且由于过量灌溉,造成灌区地下水的进一步抬升,土壤盐碱化较为严重,给灌区农业生产带来危害,近几年的大田种植已越来越明显的暴露出地表的不平是直接影响各种作物增产。
为节约水资源和肥料,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必须采取激光平地仪进行精密平整。大力发展激光平地技术,不仅节水、节肥,而且增产、增效,可以把节余的水源用于扩大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激光平地技术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节水节肥技术,采用该技术,可在水资源要求量不增加的条件下,适当地扩大灌溉面积,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轻农民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
在依玛乡、古路巴格乡、依肯苏乡、图乎其乡、阿克塔木乡实施激光平地机械化技术,对土地进行高标准平整。在20xx年元月25日前,完成基础设施工程,4月底开始对示范基地进行平整作业,每天平地在30至50亩之间,一年内要完成5万亩耕地的平整工作,2年完成8万亩的平整工作。需购置2套激光平地机械进行激光机械化技术平地。
第三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715.1万元。具体投资情况如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