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多措并举,创新机制,逐步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近年来,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县、乡、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文化设施相继建成。一是县级文化活动场所日益完善。**省唯一一家县级艺术学校——**县二人台艺术学校,通过加大投入,体制创新,联合省戏曲学院办学,一大批优秀剧目脱颖而出,多次赴京演出,屡获殊荣。20xx年,县财政投入22万元,重新修缮了县文化馆,配建了**文化书城,筹办了全县规模最大的报刊阅览大厅,启动了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县文化馆、图书馆在20xx年就被省艺术馆评估为部颁标准三级。近年来,在文化馆相继举办了首届“电力杯”美术、书画、摄影、民间工艺品展览、大学生村官书画艺术展览、中国**首届杏花节**摄影作品邀请展等多次大型书画展览。20xx年,争取省级图书馆建设专项资金100万元,现在项目前期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当中。二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进展顺利。近年来,**县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基层文化站建设的有力契机,先后争取上级资金230万元,建起了北徐屯、马家皂、东小村等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共2800平方米,并配套了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和文化资源共享站点等相关设施,配备了专职文化干部,做到了人员、经费、设施、活动四落实。到20xx年底,全县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将全部建成,成为农民群众学文化、学科技的重要平台。另外,全县建起了村级文化室205个,50个村建成了农村图书室,拥有图书3.5万册,罗文皂镇罗文皂村于1980年办起的“一分钱图书室”, 30年坚持为农民服务,如今藏书达5.3万册,名闻全国。三是城镇社区文化发展如火如荼。**县坚持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与城乡规划协调推进,要求新建、改扩建居民小区必须规划配套建设相应的文化设施,小区内必须建有一个集文化、体育、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现在,县城灯光蓝球场、火车站广场、龙泉小区、汽车站广场、福祥苑小区、众和苑小区、鑫庄苑小区等八大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已经成为县城居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全县顺利实现了80%的城镇社区和乡村都有文化阵地的发展目标。
四、统筹兼顾,广泛覆盖,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确实保障
近年来,**县不断加大投入,完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支中心和乡村(街道社区)基层点建设达到文化部规定标准,覆盖率达到100%。全县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了以县文化馆为龙头,以乡镇文化站、文体活动中心、社区文化广场为枢纽,村文化室为基础的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城乡一体的文化活动网络。通过深入基层,全年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680多场,送电影下乡3000多场,送图书下乡2.8万册。近三年来,基本实现了每个行政村一年看2场文艺演出,一年利用民族传统节日等组织2次群众文化活动,每月看1场电影的文化活动需求。城乡居民看书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图书馆人均购书费、人均藏书量均高于省平均水平。
五、贴近群众,文化下乡,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蓬勃开展
丰富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县始终从细微处着手,采取多种举措,千方百计丰富和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1、全县所有公共服务场所全部免费开放。县文化馆的文娱活动厅、棋牌厅、排练厅、培训室、老年活动室、音乐室、书画室、橱窗,图书馆的借书室、阅览室、资料室全天候免费为群众开放。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室同样成为农民群众学知识、学科技的“文化餐厅”。
2、文艺演出异彩纷呈。**县有二人台剧团、晋剧团两个专业演出团体,有玲玲剧团等3个民营演出团体,有业余戏社15个,全部演出人员达800多人。通过送戏下乡,每年演出至少在1200场左右,二人台、秧歌剧、晋剧等精品剧目已妇孺皆知,家喻户晓。
3、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文化工作深入开展。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对未成年人文化工作做到有部署、有措施、有效果。由县公安局牵头,文化、工商、广电、电信等部门配合,共同组织专项行动,集中清理整治网吧、娱乐场所等文化环境,为未成年人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成立了老年大学和老年书画研究院,参加活动的退(离)休老同志500余人。依托公共文化单位,同样不放松对农民工技能培训,史云、贺江个体投资的艺校已培养出120名艺术苗子,成诚、王宝林等4个家庭声乐培训班也有近百名学员毕业,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员当初就是实打实的农民工或农民工子弟。
Tag:事迹材料,个人事迹材料,先进事迹材料,党团材料 - 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