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16岁那年,在湖南衡山乡下,挑了两个空竹篓到市场去,准备帮母亲买菜,路上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此后,在战争的炮火声中辗转流离,在两岸的斗争对峙中仓皇度日,70度岁月如江水漂月,一生不曾再见到那来不及道别的母亲。
谢幕以后,人们纷纷站起来,我才发现,啊,四周多的是中年儿女陪伴而来的老人,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他们不说话,因为眼里还有泪光。
中年的儿女们彼此不识,但在眼光接触的时候,沉默中仿佛已经交换了一组密码。是曲终人散的时候,这些互不相识的人变成了一个关系紧密、温情脉脉的群体。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粘合剂。
(摘自《知识文库》第2期作者龙应台)
细 节
在深圳赴朋友之约,于一酒家见面。其时正值盛夏,走进清凉世界,顿觉爽快无比。但几位女士却连呼太冷吃不消。服务员恰到好处地为每位女士送上了一款披肩,女士们称赞酒店的服务到位。
返沪不久,我去东方医院看望病人,正巧碰到一位护士拿着指甲钳,在一张张病床前询问谁要剪指甲。这令我想起一件往事,也是在一家医院,有位老人想剪指甲,因所有病友都未带指甲钳,最后只能作罢。没想到,东方医院却有这么一个服务项目。
细节铸就完美。一个单位如此,一个人当也如此。日前去上海玛亚克集团采访徐理福董事长和夫人邹莉,他们热心关注贫困家庭学子的细节,让我萦怀。那是一次按惯例的介绍,主持者让学子汇报各自家庭的困难情况,徐理福夫妇当即阻止,他们不愿意看到资助对象由此
产生自卑心理,觉得不能再往他们的伤口上撒盐。他们说,助学并不是怜悯,也不是施舍,而是出于自己的真心,再三劝慰学生不要有感恩心理,认为这是应有的社会公德。
, 细节往往容易被人忽略,但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则能反映出一个人深层次的修养,它能代替财富,弥补缺陷,提升你的竞争力。通过细节来评价一个人,不失为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摘自2月21日《新民晚报》作者尹学尧)
犹太人成功的奥秘
据史料记载,诺贝尔奖自19xx年颁奖算起,至19xx年,共颁奖411个,其中犹太人获奖65个,在得奖人数中占15.8%。而全世界犹太人总人口约为1600万,在世界总人口60亿中,所占比例不足0.3%!如此高的得奖比例,是世界其他民族望尘莫及的。
是什么原因造就了犹太人在科学、哲学、文学、经济、艺术等方面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呢?三秦出版社出版的《犹太人》一书向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
首先得从犹太人的历史说起。大约在公元前19世纪,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离开两河流域来到巴勒斯坦,在此定居了1000多年,直到公元1xx年被罗马人逐出巴勒斯坦,开始了长达1800余年的流散生活。在长期的流散生活中,犹太人为了信仰,为了生存,非常注重学习,始终把对子女的教育视作一种至高无上的神圣事业。他们明白,在异国他乡没有文
化知识是很难站得住脚的。资料显示,世界上任何角落,只要有犹太人的地方,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总是最高的。
以色列在建国初期,尽管经济非常困难,但其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达6%以上,超过了当时的美、苏、英、法等国。同时,政府通过了《义务教育法》,规定16岁以前的青少年必须接受义务教育。这一政策的结果,是为以色列培养了大量方方面面的人才,为这个年轻国家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基础。
(摘自2月28日《古籍新书报》作者陈景群)
失礼,没有理由
在查尔斯小的时候,他常在父亲开的杂货铺里帮忙。杂货铺里有一个不怎么受欢迎的人,大家都知道他对妻子不忠的事;从道德上来讲,他绝对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查尔斯对这个人的人品也有所耳闻,所以与其他孩子一样,对他很不尊重。孩子们称呼其他成年男性都是“某某先生”,而对于这人他们却只愿意称他为“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