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力是大二这一年感触最多的。首先需要我把握部门的发展方向,在对通联部其通讯联络和宣传拓展的定位基础上,拥有一个端正向上、稳重不失创新的观念,将发展重点放在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络平台和新生的电子杂志上。其次在部门的团队建设和成员的培养上,考虑既提升成员的综合能力,又为部门和学社联创造价值。而在自身方面,通过去管理一个部门,去负责学社联的大型活动,我在思考问题时会注重尽量顾全大局,全面细致,注重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重点问题和创新性。在反馈总结时,除却适合自己积累和发展的经验教训外,练就了自己思考分析、应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心态,同时也看到了自身、部门、或是组织存在的问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学社联的第十一届,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要铭记十年的发展路,但更重要的是勇于探索和开拓出新的天地。随着学社联的不断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需要我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丰盛的思想,更加优秀的团队去把学社联做大做强。
第一是老生常谈的加强社联内部组织建设。
1.发挥组织团队优势,适时实行竞争机制。需要包容个体的不同和达到组织的一致和目标,团队需要从个体多样性中获益,它必须具有允许不同声音表达的过程。学社联的高效管理同样需要不同的观点,主席团成员高屋建瓴、体系成熟,部长副部作为中间力量经验教训积累、思想沉淀,大一委员积极热情、敢想敢为。加强三者的沟通,集合个体的不同,适时实行竞争机制,从而激励他们追求团队的共同目标,提高学社联的活力和战斗力。例如在学社联活动负责人团队的选拔中,不应该只集中在大二这一层,要让更多有想法有胆识的人参与其中。
2.部门合作共事,运用木桶效应,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学社联内部分工较为明确,各部门即使没有管理层也能够很好地运行下去。但在一些大型活动上,需要我们淡化部门意识,合作共事。既做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又加强了社联人团结协作的精神。可以通过采取工作小组的形式,通过合作共事,运用长短板的原理,发挥各自能力所长和部门优势,加强对其他部门的了解和沟通,既加强了社联的凝聚力了和创造力,又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
第二是转变发展思路,一切为社团。
学社联作为服务引导,监督管理社团的一个组织,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社团人,理解社团的需求。所以我们不应该只是单单从加强社联和社团的交流,做精社联的品牌活动,要求社团的参与等方式来发展社联,提升社联的影响力,而是要通过帮助社团发展,来取得社团的信任和支持,通过做强社团来发展社联,而这不是一届两届能看出成效的,需要我们的实干和坚持,就像普及教育对一个国家综合素质的影响是长期但有决定性的。
首先要落实服务,在场地、宣传、甚至财务等日常工作的限度范围内予以社团最大的方便。面对一些社团存在的资金短缺,经费不足的现象给予帮助,例如学社联外联培训和商家信息的共享。发挥联络员和团支书在社团中的作用,可以通过带动参与团日活动等方式,投身社团建设。
其次,我们在开展社团发展交流高峰论坛中,不仅要实现精品社团对小规模或是新成立社团的一个帮扶,也要邀请相关经验丰富的老会长去和精品社团交流,让他们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同时促进同类型(不仅指四大类)社团的合作。例如拓荒者、心星志愿者、红帽子爱心等公益类社团,大禹之子、节能减排、环保联盟、环保志愿者协会等环保类社团,GLC街舞、交谊舞协会、SISKIN形秀、可可西里民族艺术协会等舞蹈类社团的合作,既能在社团文化和活动上互相借鉴,也能在发展方向上有所启发。
最终社团要形成在百家争鸣的基础上几足鼎立的局面,社团大而强,带动社团文化氛围,小而精,引领自身品牌特色。外校交流是完善社联,帮助社团很好的一种方式,外校交流的总结反馈要与社团人讨论分享,要让更多的社团参与与其他高校社团发展的交流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两年的时间里我与社联一起改变、一起成长,对社联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会让自己全心全力地去建设社联。其间,我学会了写策划、做视频、办活动、搞网络等等,使我从一个听从上级安排做事的委员成长到一个懂得思考的部长。其次,学会思考、有勇气有决心的我能从逆境中看到希望,不轻言放弃。我也有许多缺点,比如缺少胆识,情绪化、过于重视细节。两年的时间里让我改变了很多,更有想法,遇事时心态也能更加平和冷静。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一如既往的努力坚持自己的优势,改正自己的缺点。希望可以继续站在这个平台考虑事情,从而提高自己全方位的能力,也希望自己有机会承担起建设社联的责任,尽己所能地为她奉献,做无愧于自己的社联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心向往之,尽情投入。
社联荣,我荣;社联辱,我辱,我与社联共荣辱。
社联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