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教学资料培训心得体会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培训计划语文班培训心得» 正文

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培训计划语文班培训心得

[10-15 16:26:37]   来源:http://www.xxk123.com  培训心得体会   阅读:8743

导读:何去何从?带上思考上路,向着梦想出发!——贾丽静作文教学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教材作文教学的无序列给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造成不小困惑:年轻教师跟着感觉走“自由发挥”,老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学生则跌跌撞撞,以求歪打正着,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侯老师的“由模仿到创作“是一条可走之路。正如侯老师指出的那样,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写作训练不可没有模仿,关键是要明白让学生模仿什么。模仿不是照抄,而是“语言表达方式的学习”。报告中一个个翔实的案例让人不禁产生“回校就尝试”的欲望。我想这正是侯老师报告的成功之处。——朱新亚教一篇课文,给一篇范文,教一个知识,都是不错的,我们常常做,于是成了常规,成了技法,成了俗套。可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很多的孩子没有听懂、没有悟到、没有学好呢?除了教师的语文底蕴、学科教学知识的差距,还有其他吗?一定有。——谈永康我想起了自己前几年所执教的一节作文仿写训练课。当时学完《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一文之后,我让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用意,是怎么写的,研究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哪些可取之处,小到遣词造句,大到谋局布篇,都可以谈一谈。当学生一一谈完后,我

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培训计划语文班培训心得,标签:培训心得体会范文,http://www.xxk123.com

  何去何从?带上思考上路,向着梦想出发!

  ——贾丽静

  作文教学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教材作文教学的无序列给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造成不小困惑:年轻教师跟着感觉走“自由发挥”,老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学生则跌跌撞撞,以求歪打正着,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侯老师的“由模仿到创作“是一条可走之路。正如侯老师指出的那样,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写作训练不可没有模仿,关键是要明白让学生模仿什么。模仿不是照抄,而是“语言表达方式的学习”。报告中一个个翔实的案例让人不禁产生“回校就尝试”的欲望。我想这正是侯老师报告的成功之处。

  ——朱新亚

  教一篇课文,给一篇范文,教一个知识,都是不错的,我们常常做,于是成了常规,成了技法,成了俗套。可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很多的孩子没有听懂、没有悟到、没有学好呢?除了教师的语文底蕴、学科教学知识的差距,还有其他吗?一定有。

  ——谈永康

  我想起了自己前几年所执教的一节作文仿写训练课。当时学完《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一文之后,我让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用意,是怎么写的,研究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哪些可取之处,小到遣词造句,大到谋局布篇,都可以谈一谈。当学生一一谈完后,我把读报两个字擦掉,使课文题目变成了一道半命题的作文题目。学生各抒己见把题目补充完整后,我任选一个题目对学生进行了仿写指导。当学生提出开头要新颖时,我摹仿课文开头也说了一段话,我故意套用课文开头的格式,除了几个关键词调换了一下,其余完全照搬了课文。我一读完,学生马上说这个开头不好,我故意反驳:书上不也这么写的吗?学生都说这不叫仿写是照抄。我趁势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写一个新颖的开头又没有照抄之嫌呢?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新颖的开头我们可以向课文学习,但写新颖的方法有很多,完全不必受课文影响。紧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说了几个开头,学生就没有重样的了。但都达到了新颖的要求。我感到这样的仿写训练是可行的。听完侯教授的讲座后,我更坚定了自己的做法,今后我会继续在这方面做有益的尝试。

  ——张义恒

  穿透语言形式,把握语言内容,再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了悟语言运用之妙,最终迁移内化于学生的语言活动之中。这是语文教学中特有的客观认识规律。认识了这个规律应用于教学中,关键在于形式是否被学生认同和接受。内容的感悟与语言训练相结合的过程中,学生的接受是首位的。

  ——马睿姝

  现在一说到学生国文程度,其意等于说学生写作程度。至于与写作程度同等重要的阅读程度往往是忽略了的。因此,学生阅读程度提高了或是降低了的话也就没听人提起过。这不是没有理由的,写作程度有迹象可寻,而阅读程度比较难捉摸,有迹象可寻的被注意了,比较难捉摸的被忽视了,原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

  ——王春丽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能力,其根本是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我们在实施语文教学的时候,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即:这一堂语文课,或这一个教学单元,或这一学段,我们要“教什么”?这个问题,在其他学科中是不存在的,如我们教数学课,我们教什么,直接由教材呈现给教师和学生。但语文课不是这样。我们教和学的是一篇篇的课文,但课文并不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课文只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的载体,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语文课文中,所谓——“教材仅仅是个例子”。于是,“教学内容是什么”这么一个在其他学科里老师们开始实施教学前就已经解决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还是一个等待解决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才有资格谈设计!

  我以为,做教学设计时,在解析教材之后的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关注学生的视野。

  什么是学生的视野?就是你在研究这个文本的时候,不要大腿一拍,脑瓜一拍“呀!我有个新发现!”。你读了以后要回过头来想想,这篇文本让学生去阅读的时候学生在哪个地方有问题?如果你这个学生连基本的文本都读不通的话,你的落脚点只要把这个文本读通了就很好了。那么也就是说要关注学生的疑点、难点、兴趣点、需要点,你的学生面对这样的文本难点在哪里?如果她的阅读有障碍,你就把她疏通,这就是你的难点。她的疑问点会在哪里、她的兴趣点、需要点在哪里。要关注这个。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真正做到了文本细读、达成了深度教学。深度教学设计不是设计得越高越好,也不是设计得越深越好,而是设计得越有效越好、越需要越好。学生越需要教学设计越有效。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培训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范文教学资料 - 培训心得体会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