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培养与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不一样的。知识、技能的学习主要靠教师的传授与练习,理解、记忆、练习、巩固是主要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培养是经验知识的习得,体验、感悟、内化是主要的习得方式。“上活”指教师不拘泥于教案,能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活用教案。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面临的一对矛盾,教师上课不能没有预设,没有准备。但预设与实际之间肯定会有不一致,需要教师在课堂里随时作出调整。这就是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教 贴近 学生的学。 因学定教——原创教案,因学施教——原创教学。1、根据学生学的过程设计教的过程。2、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活用教案,体现 出教学活动的生成性。 “上实”是指课必须上出实际效果。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不是简单的形式改革,要关注实际效果:1、学生主动学习的程度。2、学生有效学习的程度可以对课堂教学特征变量采用时间序列连续观察、记录,再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价。
实施新课程对教师来说,最大区别是角色转换,即“变讲课为教学”。角色由教书者到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任务由讲课到设计并引领学生学习;形式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目标由双基到三位一体;内容由书本知识到书本知识+学生经验;方法由传授式到活动式做中学;评价由测验考试到多元评价。假如我们都能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减少无用功,把力气用在刀口上,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有效性,增加补课的针对性。那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减轻学生负担。真正做到教师智慧的教,学生聪明的学。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最终目的也是要提高全体教师教的智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