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要创新非公企业党建、工建的新模式。当前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尝试,创造了不少好的经验。如凤山街道工贸党委对广大企业实行区域联建,阳明街道党委完善推进了非公企业区域活动中心建设,等等,这些新的组织形式只要有利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都可以进行探索尝试。此外,各地还可以依托社区、
工业园区、商贸市场、行业协会和流动人员集中居住点,在一定范围内建立区域性党组织和工会组织,成片推进“两新”组织党、工建设。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分别承担起组建责任,积极推进三产服务业行业工会组建工作。星级以上宾馆饭店、旅游企业,由市旅游局工委负责组建,职工人数在50人以上的要先单独建立工会,不足50人的先吸纳在联合工会或工会联合会内,待时机成熟再单独建立工会;建筑业企业,由建设工会负责组建,重点扩大职工入会率;商场、超市和餐饮企业,由所在乡镇、街道工会负责组建,职工人数50以上的要先单独建立工会,市贸易局要探索建立餐饮业工会联合会和商业零售服务业工会联合会。
第三,要切实发挥党、工组织的阵地作用。组织覆盖以后,关键是要发挥作用,使党的声音和工会的影响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之中,渗透到企业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之中。一要建立党、工组织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工作机制。各地要进一步学习舜宇集团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事项决策的做法,指导试点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事项决策。要积极探索工会组织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途径和方法,指导企业建立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开展厂务公开、民主评议干部等其他形式的民主管理活动。二要进一步规范党、工组织的日常工作。对企业党组织来说,重点要开展“达规范、创五好”活动,特别是要注重发挥全市23家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示范点的典型引导作用。企业工会组织则要积极开展“职工之家”建设活动,深入开展创建“五有工会”活动。同时,要积极开展“党建带工建,三级联创”活动,形成市、乡镇(街道)、基层党工组织一级抓一级的工作网络,促进非公企业党建、工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三要积极开展有利于企业主和企业职工双方利益的活动。要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广泛开展技术协作、发明创造等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为企业发展出力;要在企业职工家庭生活、思想情绪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要以协调劳动关系为重点,关注和解决工资、工时、工伤等方面存在的矛盾,让企业主和职工切身感受到企业党组织和工会的作用。
三、努力整合多方资源,进一步形成“党工共建”的良好格局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建工作,范围广、难度大。各地各部门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迎难而上,努力整合资源,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一是要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党委的“龙头”作用。乡镇、街道管理着全市95%以上的非公企业,在非公企业党建、工建方面,乡镇、街道党委负有直接的领导责任,必须重视非公企业中的组织阵地建设,把“党工共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以党建带工建,以工会作用的发挥促进党的政策方针的落实。
二是要切实加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配合协作。全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和工会建设领导小组是全市抓好非公企业党建、工建工作的具体领导机构,要切实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的配合和协作,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共同破解非公企业党建、工建的重点、难点问题。作为非公企业党建、工建的具体职能部门,市委组织部和市总工会要加强与成员单位的日常联系,加强面上工作的指导,深入调查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供领导小组决策实施。
三是要重视乡镇、街道工会干部的配备。市委批转的《市总工会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工会建设,维护职工队伍稳定的意见》中已经明确,大的乡镇(街道)要配备2至3名专职工会干部,小的乡镇(街道)要配备1至2名专职工会干部。特别是总工会建制的乡镇(街道),要配备3名以上的专职工会干部。按照××市总工会要求,今年还将建立7个乡镇(街道)总工会,这7个乡镇(街道)都要按规定配足配强专职工会干部,力争在12月底前完成任务。
四要进一步培植非公企业“党建带工建”的骨干力量。非公企业中的党员、党务干部和工会干部,是开展非公企业党建、工建工作的骨干力量,加强这三支队伍的教育管理,是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建工作的关键。要按照××市委关于非公企业100人以上要有1名党务工作者,500人以上要有2名党务工作者的要求,配备好企业党务工作者。要按照《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的要求,职工人数200人以上的企业要求配备专职工会干部。党务工作者和专职工会干部可以互兼,建立健全企业党务干部、工会干部的选择、培训、考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