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引入课题:大屏幕转播课题名称:选择编辑器(word),那么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去体会word文字处理软件带给我们的喜悦。
(二)探索新知(布置任务,逐个突破重难点)我把这一部分分成五大任务来完成。
任务一:如何启动word?
1、动手尝试,如何启动word。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旨在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windows中的软件都具有相同的界面风格和操作方法。
2、学生演示启动word软件的方法。(任选一学生演示给其他学生看)
3、教师小结:
(这时教师可以采用演示法,边介绍边演示)点出启动word的基本操作步骤。
任务二:启动word软件后,应先建立一个文档,新文档建立好,同学们要学会养成“保存”好习惯!提出:保存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要保存?
这一环节直接从提问入手,激发了学生了解新知识的兴趣,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问题,就会迫不及待探询答案,并求证结果。
任务三、如何设置格式。
1、转播大屏幕,请学生仔细对照分别录入在记事本软件和word 文档中的编辑部的名称,问:你发现了什么?觉得有哪些不同之处?说一说。
学生的新发现很多,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教师的启发式教学法也有了一定的体现。]
2、教师小结:什么是格式,格式包括哪些主要的项目。
3、探索新知:导出问题、布置任务。
(1)、首先,请同学们将你所在编辑部的名称录入到word 文档中。
(2)、分组,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探索如何设置格式,请同学们尝试性的探索设置格式的方法。要求:尝试过后,每组派一位代表演示设置文字格式的方法。(一、二编辑部的同学介绍设置字体、字号的方法,三、四编辑部的同学介绍设置字形、颜色的方法,五、六编辑部介绍设置效果和间距的方法。)(给定8分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体现的是学生之间合作探究学习法,使学生懂得“集体的智慧无限大”,明白“团结合作”的道理。同时也理解只有动手操作实践才可以得到答案。
4、穿插提出“word帮助功能”,渗透到练习中。
5、学生做新发现的说明。(此环节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的淋漓尽致)
6、教师小结演示使用“格式”——“字体”设置格式。
由于学生使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设置,总结不同的格式设置方法。比较:哪种方法较方便?(学生既熟练的掌握了一种操作方法,也可以对同一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任务四、布置任务,巩固新知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体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以前对文字处理不太感兴趣的同学也融入到热烈的课堂设计氛围中来,通过协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并认识在集体中互相协作、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同时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学生在不知不觉的互助学习中知识也得到了巩固。
1、布置任务:让学生把教师机中的编辑计划书复制粘贴到word文档中,并对这份计划书进行格式的设置。并要求设置后推荐出各部认为最好的计划书,上传到老师的机器里,进行评比。(给定时间15分钟))
2、展示分享(展示的成果为各组推荐出认为较优秀作品)
3、组组互评、教师点评。
这一小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体验到完成任务所取得的成就感,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评比最佳作品的热烈气氛中,课堂总结的深入也水到渠成了。
八、 课堂小结:
1、我们今天都学会了什么?
2、整理归纳列出要点。
3、“合作”的重要性。
九、教学反思
在信息化社会中,教会学生学会知识,不如教会学生会学知识。我觉得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活”,所谓“活”,即知识“活”,教会学生灵活的运用知识,灵活的操作。我设计时,注重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整篇教学设计肯定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希望各位给予批评指正。
Tag:初中说课评课,初中数学评课稿,初中语文评课稿,说课评课 - 初中说课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