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四、拓展,感悟一份眷恋之情1.出示补充资料:“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并让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2.师生交流诗人的生平,教师补充对诗人的介绍。理解诗人“不须归”的是什么地方,进而走进诗人的内心。3.教师引读第三、四句词,提升情感。4.补充学习诗人的另一首《渔歌子》,让学生初步了解词意,并朗读积累。5.回顾诗人生平的著作,师生带着对整着词的感悟,一起诵读《渔歌子》。【设计意图:1. “知人论诗,以诗带诗”是教学古诗词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是本年级的教学重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梳理资料,补充诗人的资料,引导学生与诗人心灵的^对`话,感悟一份眷恋之情。2.补充学习另一首《渔歌子》,既起到积累田园生活的诗词的目的,又能进一步感悟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留恋之情,深化了情感。】附板书: 景中有情渔歌子 -->不须归[唐]张志和 情景交融上一页 [1] [2]
公开课《渔歌子》教学设计,标签: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小学语文教案,http://www.xxk123.com
四、拓展,感悟一份眷恋之情
1.出示补充资料:“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并让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
2.师生交流诗人的生平,教师补充对诗人的介绍。理解诗人“不须归”的是什么地方,进而走进诗人的内心。
3.教师引读第三、四句词,提升情感。
4.补充学习诗人的另一首《渔歌子》,让学生初步了解词意,并朗读积累。
5.回顾诗人生平的著作,师生带着对整着词的感悟,一起诵读《渔歌子》。
【设计意图:1. “知人论诗,以诗带诗”是教学古诗词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是本年级的教学重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梳理资料,补充诗人的资料,引导学生与诗人心灵的^对`话,感悟一份眷恋之情。2.补充学习另一首《渔歌子》,既起到积累田园生活的诗词的目的,又能进一步感悟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留恋之情,深化了情感。】
附板书:
景中有情
渔歌子 ------>不须归
[唐]张志和
情景交融
上一页 [1] [2]
Tag: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小学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