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下面的句子和课文原句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B.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中国的历史。
C.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1.根据要求,默写有关句子。
(1)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卒章显志,点明全篇主旨的一句话是( )。
(2)刘禹锡的《陋室铭》中,通过写交往人物来表现主人高雅情趣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写出从课本上学过的或在课外读过的李白的一首短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按下面的提示默写古文句子。
(1)补齐《愚公移山》中河曲智叟阻止愚公挖山说的话。
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中写山间春、夏两季景色的句子。
13.按要求用课文中原文作答。
(1)《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故乡》结尾的一个带比喻性的包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朝末年,陈胜、吴广顺应历史潮流,揭竿而起,势如破竹,极大地撼动了秦王朝的统治。这正证明了孟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天门山》一诗中,侧重写天门山秀丽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用课文原句填空。
(1)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一文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要求写出课文原句。
(1)《(论语)六则》中论述学习精神和教学态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卖炭翁》一诗中,勾画卖炭翁肖像,表现烧炭生活艰辛、痛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愚公移山》中表明愚公移山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把下边的名言名句补充完整。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
(4)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四句)。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夜喜雨》)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九年级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九年级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