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差,‘半车麦秸’。”
“恩?”队长的黑眉毛又动了动,“差什么?”
“‘差半车麦秸’。老爷。”
“谁差你半车麦秸?”
“大家都这样叫我。”“哑巴”的脸红了起来,“这是吹糖人的王二麻子给我起的外号。他一口咬死我不够数儿……”
“嗡!”同志们都笑了起来。
……
队长又详详细细地盘问一忽儿,渐渐松开了脸皮,不再像一尊铁人了。其时我早就想对队长说:“得了,这家伙是个有趣的大好人,还有什么可怀疑呢?再盘问下去,连同志们也不耐烦了。”队长终于吩咐我们把“差半车麦秸”手上的绳子解开。一解开绳子,“差半车麦秸”就擤了一把鼻涕,一弯腰抹在鞋尖上。这时我才发现他穿着一双半新的黑布鞋,鞋尖和鞋后跟涂抹着厚厚的一层已干的和未干的鼻涕,干的地方微微发亮。
1、 阅读短文,看看队长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来?
2、 队长的表情和其他同志们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 这一部分塑造“差半车麦秸”的形象时,作者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举例说明。
4、 通过阅读,概括一下你对“差半车麦秸”这个人物的印象。
附参考答案:一、C
二、B
三、1、肖像描写 2、语言描写 3、动作描写 4、动作描写
四、略
五、1、随着审问过程的发展,队长的脸色由很严肃到慢慢缓和,这通过眼光、眉毛和脸颊上的几根黑眉毛等细节描写以及与同志们的神情、态度上的对比表现出来的。
2、队长的表现不像同志们那么随意。这说明了这支革命队伍领导有力、纪律严明。
3、主要通过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在对话中塑造人物形象。例子略
4、“差半车麦秸”初到游击队时,是一个憨厚、质朴、善良的农民,但他愚昧落后、懵懂无知,身上有很多陋习,有着小生产者的狭隘、自私的观念,他不理解反抗侵略斗争的意义,缺少反抗意识。参加游击队后,集体斗争生活教育和锻炼了他,使他从昏睡中觉醒并奋起抗争,逐渐成为一名勇敢干练的革命战士。
Tag:九年级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九年级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