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试题九年级语文试题第二次考试 阅读及答案» 正文

第二次考试 阅读及答案

[06-20 07:08:06]   来源:http://www.xxk123.com  九年级语文试题   阅读:8358

导读: ⑩那弄堂里有些墙垣都已倾塌,烧焦的栋梁呈现一片可怕的黑色,断瓦残垣中间时或露出枯黄的破布碎片,所有这些说明了这条弄堂不仅受到台风破坏,而且显然发生过火灾。就在这灾区的瓦砾场上,有些人大清早就在忙碌着张罗。 (11)苏林教授手持纸条,不知从何处找起,忽然听见对屋的楼窗上,有一个孩子有事没事地张口叫着:“咪——咿——咿——咿——,吗——啊——啊——啊——”仿佛歌唱家在练声的样子。苏林教授不禁为之微笑,他猜对了,那孩子敢情就是陈伊玲的弟弟,正在若有其事地学着他姊姊练声的姿势呢。 (12)从孩子口里知道:他的姊姊是个转业军人,从文工团回来的,到上海后就被分配到工厂里担任行政工作。她是个青年团员,——一个积极而热心的人,不管厂里也好,里弄也好,有事找陈伊玲准没有错!还是在二三天前,这里附近因为台风而造成电线走火,好多人家流离失所,陈伊玲就为了安置灾民,忙得整夜没有睡,终于影响了嗓子。第二天刚好是她去复试的日子,她说声「糟糕」,还是去参加考试了。 (13)这就是全部经过。 (14)“瞧,她还在那儿忙着哪!”孩子向窗外扬了扬手说:“我叫她!我去叫她!”

第二次考试 阅读及答案,标签:语文试题,http://www.xxk123.com
    ⑩那弄堂里有些墙垣都已倾塌,烧焦的栋梁呈现一片可怕的黑色,断瓦残垣中间时或露出枯黄的破布碎片,所有这些说明了这条弄堂不仅受到台风破坏,而且显然发生过火灾。就在这灾区的瓦砾场上,有些人大清早就在忙碌着张罗。
   (11)苏林教授手持纸条,不知从何处找起,忽然听见对屋的楼窗上,有一个孩子有事没事地张口叫着:
“咪——咿——咿——咿——,吗——啊——啊——啊——”仿佛歌唱家在练声的样子。苏林教授不禁为之微笑,他猜对了,那孩子敢情就是陈伊玲的弟弟,正在若有其事地学着他姊姊练声的姿势呢。
   (12)从孩子口里知道:他的姊姊是个转业军人,从文工团回来的,到上海后就被分配到工厂里担任行政工作。她是个青年团员,——一个积极而热心的人,不管厂里也好,里弄也好,有事找陈伊玲准没有错!还是在二三天前,这里附近因为台风而造成电线走火,好多人家流离失所,陈伊玲就为了安置灾民,忙得整夜没有睡,终于影响了嗓子。第二天刚好是她去复试的日子,她说声「糟糕」,还是去参加考试了。
    (13)这就是全部经过。
   (14)“瞧,她还在那儿忙着哪!”孩子向窗外扬了扬手说:“我叫她!我去叫她!”
    (15)“不用了,请转告你姊姊,通过第二次考试,她已经被录取了!”
    (16)苏林教授从陈伊玲家里出来,走得很快。他心里想着:这个女孩子完全有条件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家。我几乎犯了一个错误!这天早晨,有什么使人感动的东西充溢在他胸口,他想赶紧回去把陈伊玲的故事告诉每一个人。

1、第②段中,“一向以要求严格闻名的苏林教授也颔首赞许,在他严峻的眼光里,隐藏着一丝微笑”,这样写的作用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陈伊玲初试成绩十分优异。

2、对第②段和第⑧段两处画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

   A.两处文字都属于人物的肖像描写。

   B.第②段在描写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十分形象生动。

   C.第②段的描写表现了陈伊玲的美,也表现了大家对她的赞赏喜爱之情。

   D.第⑧段再一次描写陈伊玲的肖像,目的是再次强调她的美。

3、第(16)段苏林教授认为“这个女孩子完全有条件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家”,理由是(1)有才华(2)品德高尚

4、陈伊玲因抢险救灾而影响了考试,对此文中前半部分有多处铺垫,请从②—⑧段中找出一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复试时陈伊玲一脸困倦,眼睛黯然无神;苏林教授望着窗外台风袭击后的景象。
  5、阅读全文,简要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

 既指陈伊玲歌唱比赛的复赛,又指她在思想品德上经受的一次考验。


上一页  [1] [2] 


Tag:九年级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九年级语文试题
《第二次考试 阅读及答案》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