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B.[A问号改成逗号;C“肩膀上”后的句号应改成逗号;D、省略号和逗号不能连用。]
10、C.[A是连续问而非选择问,“存在呢”之后逗号应改成问号;B句子很短,很紧凑,没有必要用表示较长停顿的冒号;D、引号之间不用顿号隔开。]
11、B.[“彩蝶”后用逗号,“青莲”“红梅”后用逗号。]
12、D.[引文独立使用,引文后面的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
13、C.[C项“谈到怎样教育青年少一代”是陈述语气,不应该使用问号,应该改为逗号。]
14、C.[“提着保温桶”后的“、”应改为“,”]
15、B.[A句中“鲁迅先生微笑着说”后用“,”;C句“到底种什么”后用“,”;D句“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中“、”应为“,”]
16、D.[此题考查顿号、冒号、书名号的应用。A中顿号多余,因为约数间无须停顿。B中分号用得不妥,因为在这句子中,分号前后两层并非并列关系,将分号改为冒号(冒号后面的一句是对前文的总结)。C中,《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讲习班》的书名号用错,因为书名号只是用于标明书名、刊名、篇名的,应将书名号改为引号。]
17、C。[A项句中用分号分开的两句话(“这边”“那边”),其内容是并列关系,这些内容都是对“金黄的大斗笠下”的情景的具体描绘,故“下”后面的标点应改为冒号,起提示下文的作用。B项中的冒号应改为逗号,因为标注冒号时,不仅要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的需要,而且要有比较大的停顿,而这个句子标注冒号的地方没有较大的停顿,因此不宜用冒号。D项从三个“鸣”及一个问号来看,这是一个设问句,第一句为问句,后两个以“鸣”收尾的句子,是有语意递进关系的两个答句,且语气强烈,故第二个“鸣”后面应使用感叹号。C项,这句话中“说得不客气一点”是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插在句子中间时,宜在它的前面和后面各用一个破折号。]
18、B.[A中引号内的问号应改为逗号,句号应改为问号;C中的问号应改为逗号;D中的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19、C.[此题考查对引号与点号的区别和破折号、冒号、问号的应用能力。A中“俗话说”后面的逗号应删去,因为它跟后面引文衔接紧密,无须停顿;“嘛”字应从单引号中拿出来,它是“耿大妈”说的语气词。B中两个问号使用欠妥,该句如读成陈述语气,两处问号均可不用,如读成疑问语气,末尾用问号,第一处问号应改为逗号。D中引文是局部引用,句号应在引号外]
20、A.[A表面上看似乎有错误,实际上没有错误。B的破折号不对,那儿应该是一个连接号。C的括号里话不是注解地址的;这里不应该使用括号,可以把括
Tag:九年级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九年级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