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试题高三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张复斋传》阅读答案» 正文

文言文阅读:《张复斋传》阅读答案

[06-07 04:03:15]   来源:http://www.xxk123.com  高三语文试题   阅读:8842

导读:B.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 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旁泣C.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 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D.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晋江也 先生之免金溪而归14.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复斋“为利于民”的一组是( )①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 ②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 ③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 ④先生出贿付其父⑤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 ⑥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15.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张复斋在战乱中与弟弟召修一道背着老母辗转奔波,还为终养老母弃官归家,称得上是以孝为先。B.张复斋在晋江和金溪虽为官时间不长,但他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为民着想,深受当地百姓爱戴。C.张复斋坦荡无私,办案机智,曾巧断贾人不养其父案,让不孝子受到惩罚,贾人父得养天年,令人称快。D.张复斋在金溪被罢免后,又回到福建晋江隐居,他替华容百姓申诉,解释

文言文阅读:《张复斋传》阅读答案,标签:语文试题,http://www.xxk123.com

B.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    

   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旁泣

C.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   

   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

D.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晋江也           

   先生之免金溪而归

14.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复斋“为利于民”的一组是(   

①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   ②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 

③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       ④先生出贿付其父

⑤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        ⑥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15.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张复斋在战乱中与弟弟召修一道背着老母辗转奔波,还为终养老母弃官归家,称得上是以孝为先。

B.张复斋在晋江和金溪虽为官时间不长,但他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为民着想,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C.张复斋坦荡无私,办案机智,曾巧断贾人不养其父案,让不孝子受到惩罚,贾人父得养天年,令人称快。

D.张复斋在金溪被罢免后,又回到福建晋江隐居,他替华容百姓申诉,解释了当地土地贫瘠的实情,并为百姓请求减免赋税。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

(2)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

(3)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

 

12.C(逋:拖欠。《陈情表》“责臣逋慢”中的“逋”是“怠慢”的意思。)

13.C(以,介词,用,拿。 A.而,可是,表示转折关系;承接关系。B.乃,副词,才;副词,反而,竟然。D.之,助词,的;助词,取独。)

14.D(②表现了张复斋的正直;⑤说的是张复斋不做官后的隐居生活。)

15.D(原文张复斋从金溪“解组归”,并未说明是“被罢免”;且此次归乡还家,家在华容,而非“又回到福建晋江”。张复斋经历:知晋江,多善政,判案仁明,劝勉训诲礼遇晋江人,因母需赡养而离晋江;侍母二十年后,起用到江西金溪,因不从权贵自解官职,金溪百姓像晋江一样泣别挽留他;从金溪回到故乡华容,为故乡减轻赋税想办法,故乡人因此蒙利。)

16.(1)你看见你父亲将遭受大杖责打,却能安心地(不动声色地)忍心看着,你不孝顺的罪名怎能够推脱掉呢?

(2)先生通过问询得知他卖了儿子,就拿出自己的俸禄,把孩子赎回来并让他们回家。

(3)县官相信先生一向是有德行的人,(又)了解到他反映的百姓的情况属实,没有其它(隐情),终于按他说的办了。


上一页  [1] [2] 


Tag:高三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高三语文试题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