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D.龚遂提倡农副业,亲自带头劳动厉行节约,鼓励百姓务农种桑。由于措施得利,又加劝勉巡视,官民都殷实丰厚,连诉讼案件都没有了。 4、将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A.①②的“兵”都指兵器。B.①②的“安”都是安抚。C.①以,介词,用;②以,连词,表目的,相当于很虚的“来”。D.①②的“焉”,代词,他(龚遂)]2、B(A.禽通擒 B.朕,皇帝自称C.尉通慰D畜通蓄)3、D(原文中没有龚遂带头参加劳动的叙述)4、见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宣帝即位,过了几年,渤海附近郡县闹灾荒,饥民纷纷起来造反,太守制服不了他们。宣帝想要选一位能够治理渤海郡的人。丞相和御吏大夫举荐龚遂,认为可用。宣帝就任命他做渤海郡太守。那时龚遂已经七十多岁了,宣帝召见他时,只见他形貌矮小,于自己听到的不相符合,心里有点看不起他,就问他说:“渤海郡法纪废弛,为此我非常担忧。您准备用什么办法来平息郡中盗贼,让我称心如意?”龚遂回答说:“渤海远在海边,没有受过圣朝的教化,那里的百姓饥寒交迫,而地方
《龚遂传》阅读训练与答案,标签:语文试题,http://www.xxk123.com
D.龚遂提倡农副业,亲自带头劳动厉行节约,鼓励百姓务农种桑。由于措施得利,又加劝勉巡视,官民都殷实丰厚,连诉讼案件都没有了。
4、将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A.①②的“兵”都指兵器。B.①②的“安”都是安抚。C.①以,介词,用;②以,连词,表目的,相当于很虚的“来”。D.①②的“焉”,代词,他(龚遂)]
2、B(A.禽通擒 B.朕,皇帝自称C.尉通慰D畜通蓄)3、D(原文中没有龚遂带头参加劳动的叙述)4、见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宣帝即位,过了几年,渤海附近郡县闹灾荒,饥民纷纷起来造反,太守制服不了他们。宣帝想要选一位能够治理渤海郡的人。丞相和御吏大夫举荐龚遂,认为可用。宣帝就任命他做渤海郡太守。那时龚遂已经七十多岁了,宣帝召见他时,只见他形貌矮小,于自己听到的不相符合,心里有点看不起他,就问他说:“渤海郡法纪废弛,为此我非常担忧。您准备用什么办法来平息郡中盗贼,让我称心如意?”龚遂回答说:“渤海远在海边,没有受过圣朝的教化,那里的百姓饥寒交迫,而地方官吏又不加体恤,所以逼得皇上的子民盗用了皇上的兵器在水塘中戏耍罢了。如今不知皇上要我去镇压他们呢,还是去安抚他们呢?”宣帝听了龚遂的回答,非常高兴,回答说:“选用贤良之才,本来就是为了安抚百姓啊!”龚遂说:“我听说治乱民就像理乱绳一样,只有不操之过急,然后才能治理。我请求丞相和御吏大夫暂且不要用一般法令条文束缚我,让我能根据一切的方便自行处置。”皇上答应了他,又额外赏赐黄金,派他赴任。
龚遂乘坐驿站的专车到达渤海郡界。郡中听说新的太守到了,派出军队前往迎接,龚遂令军队统统回去。随即发公文指示所属各县:“把所有追捕盗贼的官吏一律撤回;,凡是拿锄头镰刀等农具的全部算是良民,官吏不得追究;只有拿兵器的才算盗贼。”然后龚遂单独一人乘车到府,郡中一致拥护,成群结队的饥民也都纷纷结散。渤海还有不少人结伙抢劫的人,听了龚遂的教令,也都立即解散,扔掉兵器,改拿镰锄。盗贼于是全部平息,百姓得以安居乐业。龚遂这才打开粮仓救济贫民,挑选清廉的官吏安抚百姓,治理民生。
龚遂看到渤海地方风俗奢侈,喜欢工商业,不事农耕,于是亲自带头厉行节俭,鼓励百姓务农种桑,叫每人种一株榆树,百棵薤菜,五十棵葱,一畦韭菜;每家养二头母猪,五只鸡。如果百姓有带刀佩剑的,就要他们卖剑买牛,卖刀买犊,说:“为什么把牛和犊佩在身上?”春夏两季劝勉他们到田间耕作,秋冬两季就督促他们收割,还让家家户户多储果实、菱角、芡实之类。龚遂劝勉巡视,知道郡中都有积蓄,官吏和百姓都殷实富裕。竟没有诉讼案件。
安徽淮南 陈晓云设计
上一页 [1] [2]
Tag:高三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高三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