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来看看台湾诗人郑愁予先生的这首《野店》:
《野店》这首诗充分展示了诗歌的独特魅力。第一句“是谁传下了这诗人的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既写出了疲惫的旅行者在无边旷野上终于看到一家有着温暖灯光的客栈内心所感到的安慰和欣喜,同时也绝妙地说出了诗人是一个怎样的行业,诗歌的作用是什么:诗人履行的是在黄昏里、旷野上点灯的职责,诗歌的作用是灯的作用。负重的骆驼、疲惫的旅客都需要一个家,在你迷茫、寂寞、困苦的时候,诗歌就是这样一个向你的心灵微笑的朦胧的家。
任何成就大事业的人都需要一种博大的情怀。好的诗歌起的正是一种涵养心灵、荡涤尘埃的作用。诗的熏陶可以让我们脱俗,诗歌使我们能够仰望星空。就是中国知识分子历来主张的:“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有了出世的精神,你从事着入世的事业才不会过多沾染世俗的俗气,有助于你在自己从事的领域中高屋建瓴,在喧闹中依然保持着心灵的宁静、纯净。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著名诗人闻一多的作品:
互动二:我知道同学们这学期的语文书里有闻一多的《七子之歌》,闻一多提倡新诗要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他的作品曾影响了二十年代的诗风。那么,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他还有什么其他的著名诗歌作品?
闻一多的作品有:《一句话》、《爱国的心》、《七子之歌》、《我是中国人》、《忘掉她》、《死水》、《一个观念》、《发现》、《洗衣歌》、《闻一多先生的书桌》、《红烛》等等等等。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他的《死水》:
第一节是对死水的总体印象,用“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来象征社会的黑暗。第二节至第四节分别描写了死水的丑恶状况。诗人用“铜”、“铁罐”、“油腻”、“霉菌”来修饰“翡翠”、“桃花”、“罗绮”、“云霞”这些美好的形象,正是对现实社会“金玉其外,败絮之中”的丑恶本质的反讽,对死水进行了本质的揭露,所谓的“绿酒”、“白沫”、“小珠”、“大珠”、“花蚊”只是死水腐烂发酵结出的恶果,让人不得不对这个恶水横流、行将毁灭的“死水”产生厌恶和绝望之情。诗的最后,诗人表现了对“死水”的毅然决绝的态度,告诉人们死水里“断不是美的所在”,因此,只配用“让丑恶去开垦它”。诗人的言外之意是让“这沟死水”尽情狂欢去吧,所谓“恶贯满盈”,只会死路一条。其中也隐含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我们既看到了作者的激愤之情,也看到了他完全是用最生动的形象在说话。
综上所述,当我们要鉴别一首诗是否好诗时,可以用诗人辛笛的八个字为标准来加以衡量。
现在全社会都在提倡“读经”,如果这个“经”字的指向是“经典”,如果这种读经不流于功利和形式,那么,读经的意义实在是非常重大。即使你将来不会成为一个诗人、作家,日积月累的经典阅读都会使你底蕴深厚,满腹诗书的结果必然是心灵富足、气质如华,会使你一生受益无穷。和其他文学类书籍一样,在人类恢弘而璀璨的诗歌发展史中,也积淀下了无数的经典之作。让自己在经典的引导下,在阅读趣味上懂得了鉴别和拒绝平庸,你的心灵也就会因此拒绝平庸,这绝对是一个良性循环。关于古诗文方面的经典阅读,同学们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涉猎了,苏教版的《古诗文阅读》荟萃了许多经典诗文,是个相当不错的版本。最后,我给同学们推荐一些优秀的现当代诗歌作品(略)。
时间有限,我今天只能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到这里。我不知道在座的同学中是否有人以后也会从事诗歌创作,我在这里要说的是,写诗和欣赏诗在一些基本道理上是一致的,要多阅读经典之作,并且勤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打开自己的想象之门,也要和其他艺术形式融会贯通,除了纯文学,也要关注其他学科的知识,关注社会,关注大众,了解并关注这个世界的过去、现在乃至未来,只有博大才能精深。诗歌绝不是一些轻飘飘的东西,绝不等同于风花雪月。它的美丽轻盈后面是需要有深厚的底蕴作铺垫的。否则,诗歌就不会有感染力,不会有价值,诗人就不再有存在的必要。
诗歌艺术其实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优秀的作品浩如烟海,我在这里谈的都是一些很肤浅的东西,许多也只是我的一孔之见,不当之处,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和同学们批评。
谢谢大家。